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1434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new(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大作业题 目: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指导教师:郭祥发站 点:天津学习中心学 号:1200113310005专 业:行政专年 级:2013春姓 名:吕 明2014 年12月18日专科毕业大作业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网络教育 专科 层次 行政管理 专业的毕业论文 论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的主要观点和思想系本人独立思考完成,并在此申明我愿承担与上述承诺相违背的事实所引起的一切消极后果。签名:年 月 日 经济与行政管理 论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Economic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On the transf

2、ormation ofeconomic developmentto promote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14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袭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针对于计划经济的政府职能已不适用于当今时代。新的形势下,政府职能面对着什么样的转变要求?怎么样去转变政府职能?这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解决问题。同时论述在行政管理中经济法的重要性。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 转变途径 经济法目录摘要 4引言 5政府职能转变 61.1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 71.2 目前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71.3 市场经济推动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91.

3、4 经济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及重新定位 101.5 经济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的结合 111.6 经济法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2参考文献 14引言: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行政管理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它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的作用。而直至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学指导着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就显现出不适应的状况。为适应如今经济的发展大潮,我们必须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

4、的模式有强烈认知并加强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以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随着中国大国地位在世界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随之伴随而来的是我们在如此重要的历史背景下看到的中国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与之当今形式发展的不适应性,因此政府面临着职能的转变,以及角色上的重新定位。1, 政府职能转变建国之初的中国政府,可说是无所不能的万能政府,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国家刚刚开始建国之初的政府领导人是开国元勋,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楷模。他们是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的人,是社会的先驱者。因此,按照中国传统论资排辈以及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缺乏对国家体制,以及法制的足够认识下,建立政府机制

5、。同时此历史时期,也需要有这样的政府来“攘外安内,内除后患,外抵别国攻击”。 直至后来,政府职能和核心,由斗私批修的阶级斗争中发现。要有稳固的经济基础才能使我国人民从一个战争中走出以后陷入极度物质资源缺乏的贫穷落后的状态下走出来。于是自1976年以来,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正式上台以后否定文革,开始转向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从而长达30于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进入了经济腾飞时期。回顾当时历史背景此路不走国之将滞,经济双10是我们看到了警告信号。然而,一个斗争型政府,对于经济的概念仅仅在于统计所需,按人头分配的计划经济时期。突然间变成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府,可问当时的某些地方官员,经济是什么概

6、念,大家都认为是“金钱”的代名词。因此经济建设变成了抓钱的生意,此时地方政府做的最多的是引资纳财,因此政府开始了采用自己手中强大资源配置的权利大搞经济基础建设,随之而来的带来了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劳民伤财。这些说明了要搞好经济建设,我们需要有专业系统的管理思想。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成有所必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内容最终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

7、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而当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 1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

8、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2、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4、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

9、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 1.2 目前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1、 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

10、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2、 设置规模适度、权责明确、结构优化的行政机构 政府规模与人员应当与其担负的职能相匹配,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 设置行政机构的关键在于理顺职能关系,合理配置权力。明确权限职责。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机构内部分工,相对集中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 3、 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好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持自身顺畅、高效运作,就要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转机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

11、事权与财权,确立规范的利益和激励机制。其次是行政层级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而我国是五级政府的体制,因此在政府运作效率上就产生很多问题。 4、改革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有些行政机关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其次,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民主、透

12、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5、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不满意,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1.3、市场经济推动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

13、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谓市场经济指的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利益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它以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例如企业)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并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使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产权明确下的市场调节,反应之快、之准,是远远胜过任何计划的,这是因为市场是靠无数人的信息组合,通过市价,不谋而合地传达了共同的信息,这既避免了计划的主观性,又减少了交易费用;社会经济运行主要利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使资源配置合理

14、有效。 一般地讲,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的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职能有限,它不会有太多的事要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在市场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首先,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1、可能出现总量失衡;2、难以完全做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条件下,无法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4、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5、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必然带来垄断,使竞争不充分、不完善。这是“市场失败”的地方。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

15、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 其次,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美国学者保罗威弗尔在法规、社会政策和阶级斗争一书中说:“政府法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纠正市场的缺陷,而是要在整体上超越市场就是说,政府法规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社会政策”。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走两个方面:纠正市场失灵和超越市场、引导市场。 1,4 经济发展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及重新定位 当一国经济由封闭转向开放时,市场环境的变化使政府职能定位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于:第一,从反对国内垄断转向反对国际垄断。在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