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901100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字斟句酌赏读《春》(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字斟句酌赏析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

2、的赞歌。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七年级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三、教学策略:(一) 目标设置: 本文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写景散文,值得赏析的点很多,但是本课是公开教学示范课,时间有限,这节课我计划从以下三点引领学生赏春;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二)教学重难点把握: 目标3(三)学法指导:字斟句酌:

3、一字一句的推敲琢磨;细读多思: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词、句写的最好?反复琢磨: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如果换一个词,和课文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呢?透彻理解:这些词句写出了春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课堂学习要求: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真诚合作、精准表达四、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

4、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

5、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2、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六、教学流程(一)课文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二)整体感知课文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

6、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

7、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小结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还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课堂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们对美的追寻却是无限的。赏读课文的角度很多,比如内容、题材、结构、意境等,我们今天仅从语言赏析,就发现了春独特的美,朱自清先生通过精准的遣词,得体的修辞,恰当的写景角度,把温暖和煦的春天写的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充满诗情画意。很多事物的美不是第一眼就能发现的,要通过反复观察、仔细推敲才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就好像春,经过我们字斟句酌的品味赏析,已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带着春的希望,飞向梦想的天空!(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