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00421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孩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职业阅读有顺序兼好书推荐编者(Jimmy)按:转自蒙氏父母群的一位网友,并经编者排版,内容不变。作者为应用现代教育理念科学育儿的先行者,其孩子出生于2001年1月,现在八岁多了,本文为去年写的,作者总结了自己用心陪伴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历程和心得,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学习和参考。目录:好书推荐序1一、写给准妈妈、新妈妈31、育儿百科32、IncarnatingChild 我来了43、捕捉儿童敏感期44、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5二、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5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著62、爱和自由,孙瑞雪著73、倾听孩子(美)

2、帕蒂芙乐著7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美)海姆诺特著8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伯著86、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著97、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小巫著98、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9三、写给愿意改变自己的朋友们10四、写给关注健康的朋友们11好书推荐序阅读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别人的经验里,我们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我曾经写过大声为孩子朗读吧一文,建议从孩子出生开始,一直到孩子小学结束,父母每天为孩子阅读15分钟。这是一个既容易又很难坚持的一个阅读计划。如果父母做到了,那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除了为孩子阅读以外,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有一个阅读习惯,否则,孩子的阅读习惯也

3、很难养成。从我自己的经验,我一直认为:养育孩子是我此生为止经历过的最难、最高深、最有价值的一门学问。民族的素质不能只靠学校,不能只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还得靠父母。如果每一对父母的素质都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素质自然就提高了。在今天还不能得到更多正规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以外,父母就只能主要通过阅读来获得自我成长和养育孩子的知识。人类的进化到了一个特殊时期。在我们曾祖母的那个时代,对一位称职的母亲而言,她并不需要预先学习关于养育孩子的知识,因为她的本能就能告诉她如何做母亲。曾祖母养育孩子的艺术,就像天地运行一般地恰如其分。随着现代科学的极速发展,养育孩子的科学知识也成铺天盖地之势向年轻的父母袭来。在被信息

4、淹没的同时,曾祖母时代固有的为人父母的本能也在以相同的速度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年轻父母的困惑和焦虑。在我们责怪如今的孩子难养的时候,我们常常听见父辈们同样的责怪:“我们那时养四个五个孩子都轻松过来了,你们现在连一个孩子都养不好。” 是什么使现在的孩子难养了呢?是我们失去了为人父母的本能!是我们不了解人类的幼年期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的成长规律!本应是亲密和睦的亲子关系,却变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如果我们不学习为人父母的艺术,我们的孩子仍会沿袭我们的养育方法,来养育他们将来的孩子。在国外,社区的家庭教育培训和以及社区对准父母和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都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所以,国外的父母们都很清

5、楚应该怎么对待新生的孩子,怎么养育学龄前的孩子,怎么养育青春期的孩子。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面对孩子时束手无策。当然,养育孩子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不可能通过我介绍几本书就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但我希望,朋友们能通过这几本书的指引,寻求到适合养育你自己孩子的方法。黄帝内经里说“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如果我们只掌握了某种对待孩子成长的方法,而不去了解孩子发展的真正规律以及其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不去改变自己的某些言行习惯和心理上的负面特质(进行自我成长),那我们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工”!要成为“上工”的父母,我们需要修炼我们自己,蹲下来用心去感受孩子,而不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俯视孩子。对于6岁前的孩子,

6、母亲和孩子之间的链接更紧密一些,母亲照顾孩子的时间也相对多一些。而6岁前的生命质量是决定人一生幸福与否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说“母亲的素质决定民族的命运”。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而不只母亲的责任,所以,父母需同时阅读这些书,达到同步成长。否则,阅读的一方会比不阅读的一方成长得快,到时会出现夫妻格格不入的状态,这对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一、写给准妈妈、新妈妈我一直在思考,该以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我读过的有关育儿和成人自我成长的书。我家几大书橱的书,育儿和成人自我成长的书占去了将近1/4,该从哪一本介绍起呢?最后,我还是决定从准妈妈所需要的书开始入手。 1、育儿百科对

7、于准妈妈来说,日本作者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是一本不错的选择,虽然也有人说它不好,但相比国内许多鱼目混杂的育儿百科,这却是一个上等的选择。该书对妊娠期以及产前检查的注意事项、新生儿的护理以及常见疾病、一岁以内每月龄的孩子会出现的状况、母乳喂养等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科学的介绍。对于即将为人父母以及新为人父母的人们来说,该书不愧为一本育儿宝典。 我是在8年前开始用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的,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对这方面的书也不再关注,所以也不知道如今是否还有比这本书更好的书。写这个贴子时,我特地上网查了查,查到一本似乎可以与之匹敌的另一本美国作者斯波克的斯波克育儿经,看内容介绍好像不错,但我没读过。有兴趣的朋友

8、可以找来看看,也欢迎用过的朋友提供建议,以供其他朋友参考。 2、IncarnatingChild 我来了这是一本人智学理念启迪下婴幼儿保育方面的书,台湾把它译做我来了,作者是JoanSalter,大陆还没有简体中译本。关于人智学,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人对之了解甚少,如果有朋友了解华得福教育,可能就会对人智学有所了解。该书从准备为人母应该有的身体、心灵准备谈起,详细介绍了孩子出生后的前六周护理、婴幼儿期的喂养、孩子的感官发育、孩子生命中第一个七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等。该书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孩子、理解人类的发展。书中的许多见解你也许是第一次听说,但它不无道理。比如书中说:“若

9、让婴儿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生活在玫瑰粉红和兰色的环境下,将具有莫大的意义。”作者建议用两种丝制的帷幔(一件为兰色,一件为粉红)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放在顶端,一个穿过摇篮的挂钩围绕在摇篮旁边;这样做一来可以创造柔和的颜色,二来可以软化现实世界尖锐的轮廓,这有助于婴儿内心的平静。 不过,这本书在大陆买不到,我看的是英文版,台湾可以买到繁体中文版。3、捕捉儿童敏感期 谈到蒙特梭利教育,朋友们还是相当熟悉的。你可能听说过许多有关该教育的书,比如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等等。但对于对该教育不是很了解的朋友来说,捕捉儿童敏感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在书中,孙瑞雪老师用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

10、实故事讲述了儿童成长的秘密。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秘密,我们就可能用我们自以为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来说致关重要的某些行为,从而扭曲了孩子的发展。该书可以带领我们初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孩子从3个左右开始吃手,从此见什么都往嘴里放。有人说,那是因为孩子要长牙了,牙龈痒,所以见什么都咬。真是因为这个原因么?如果你不了解真正原因,而阻止孩子咬东西,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不良影响呢? 不妨去书里听听孙老师的分析吧。4、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这是小巫从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到孩子一岁之间所经历的真实记录。 当你仍在身材和母乳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作为国际母乳协会咨询员,小巫用

11、她亲身的经历,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将会为你提供最新最正确的母乳喂养咨询和指导。 因为小巫的这本书,许多妈妈大胆地挺起乳房,让孩子享受吸吮的快乐。这些日子里,相信朋友们会更认同小巫早就在提倡的母乳喂养。我们为什么非要等到大的灾难降临才能醒悟么? 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母亲的乳汁喂养,那将是他一生最大的不幸!可是越来越多的妈妈在选择让孩子不幸!我的儿子比小巫的儿子小一岁,因为小巫的这第一本书,我从此成了小巫的粉丝,买了她出的所有书。但这第一本书,我是在儿子3岁时才看到的,所以至今后悔没有给儿子更长时间的母乳喂养。给准妈妈、新妈妈的书,先介绍这些吧,如果你相信“母亲的素质决定民族的命运”的话,你也对孩子

12、的养育真的感兴趣的话,相信你会找到更多有关方面的信息。二、写给愿意用心感受孩子并享受做父母的朋友们在一个讲座上,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妈妈问老师:“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我该怎么弥补以前为人父母时的不足之处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父母的职责和荣耀是永远的,从此时开始学习做父母也不晚。” 在接下来介绍的书目中,无论你是将为人父母,或是初为人父母,或是家已有叛逆郎,我都希望你能从中获得一些为人父母的艺术。任何事情,从此时、当下开始,一切都不晚。为人父母这个永远的职责,更是如此。我不能对以下每一本书都进行介绍,对于想要用心感受孩子并愿意学着去了解孩子的父母们,相信你们能从其他很多渠道了解到这些书的信

13、息,并做取舍。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著这是我在我的儿子4岁时、第一次接触新的儿童教育时读的第一本书。还记得当时我差不多用了两个通宵读完这本书,读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我不要成为拿走我孩子幸福的罪人。” 时隔3年多了,当时读书时发生的一幕还历历如在眼前。我坐在窗下读书,对面楼里某楼窗户传出了母女俩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女儿一边哭一边苦苦哀求:“你不要打了不要骂了啊,我不是在改了吗?。”妈妈的声音充满了仇恨:“你这个不争气的讨债鬼,你想把我气死啊?你看,你洗的碗,教过你多少次了,还洗不干净;你看你昨天洗的衣服,像什么样子,我怎么就生出了你这样的东西啊!。” 记得当时我的感觉是:恨不得冲进那家人家

14、里,把孩子搂在怀里,告诉她:“你做得很努力了,你值得有人爱。” 从孩子的声音判断,孩子大概上初中了。我难以想象十几年里,孩子就是在这种没有爱、被自己的亲身母亲歧视的环境下成长的!一颗本是高贵的灵魂,如此成人以后还能高贵起来么? 彼情彼境下,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让我心疼不已。曾多少次,我对着我那刚满4岁的儿子也吼过:“你烦死我了,我不要做你的妈妈了?”曾多少次,我那不满4岁的儿子搂着我的大腿苦苦哀求:“妈妈,你不要凶啊!妈妈我不哭了。” 孩子的人生才开始,难道我们就这样怒吼着走过以后的漫长岁月么?人生一定应该还有比争吵更重要的事要做!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定应该还有一种比争吵更温暖的沟通方式!

15、 读完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上帝为我打开了儿童教育这扇窗。从此,我和儿子之间没有了争吵和斗争,我们的生活被爱满满地包围着、甜蜜着、幸福着;从此,我成了李跃儿老师的忠实拥护者,并期望着,有一天,我也能像她一样,有一所我自己开办的孩子们的巴学园。不论我们的孩子是愚笨、还是天资聪颖,他都应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尊重;不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偏差,父母首先应做的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责备孩子。2、爱和自由,孙瑞雪著 这是我接触新教育后读到的第二本书。 孙老师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已经早已过时。个性与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们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做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孙老师是第一个把爱和自由引进中国大陆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大陆真正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人。经过14年的儿童教育实践和研究,孙老师机构的蒙特梭利园已经在好几个城市开花了,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开始接触到新教育,学着用真爱去爱孩子。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用真爱去爱孩子。相信爱和自由能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成为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守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