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89466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 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16年11月 日总 课 题多彩四季总 课 时第 课时课 题三峡主备教师孙明超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语汇2、理解景的特点和写法3、感受三峡壮美风光教学难重点1、特殊句式等用法2、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备课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及用法,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语句。教学重点:1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用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

2、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关于课文2.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是注解水经的,但本身又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风格的著作。它不但补充了我国水道情况,也记载了江河沿岸的地理古迹、景物、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我国地理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3、有关三峡的诗词名句: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自学导航】1、读音。(给加点的字注音)飞漱(

3、sh )其间 素湍( tun )绿潭 重岩叠嶂( zhng ) 略无阙( qu )处不见曦(x )月 沿溯( s )阻绝 绝巘( yn ) 属( zh )引凄异 2、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代作家。3、文言实词自学,解释词义。(大声朗读课文3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识记词义。在课文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尽量默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略无阙处 完全没有 同“缺”,中断 飞漱其间 冲荡 良多趣味 很 虽乘奔御风 奔驰的快马 林寒涧肃 寂静 属 连续不断 引凄异 延长 不见曦月 早晨的阳光,这 至于夏水襄陵 上,漫上 虽乘奔御风 即使 不以疾也 如 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4、 2、自非亭午夜分 如,如果 绝:1、沿溯阻绝 断 2、绝巘多生怪柏 极 3、哀转久绝 消失 或:1、或王命急宣有 2、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者 时:1、有时朝发白帝 时候 2、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常 3、春冬之时 季节,时节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试着翻译,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

5、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眼泪就

6、沾湿了衣裳)2、翻译句子(提示:重点关注译文的句序变化)。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调序:重叠岩嶂,隐蔽天日。译: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调序: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调序:素湍回清,绿潭倒影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调序:每至晴初霜旦,林涧寒肃-译: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茂,山高,草

7、盛,实在是趣味无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断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2理解掌握全文,感受三峡壮美风光【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自学导航】复习课文,先复习后作业!1.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一句写山的长、多。“七百里”可见其长;“连绵不绝”可见其多。第二、三句写山的陡、高,以及江面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2.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表现江水凶险的词有“襄陵” 、“阻绝”,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豪气万丈。3、本文描写角度多样。写山,先正面写其高峻,如“

8、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再从侧面写其高峻,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水,先正面写其速度快,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然后用比较的方法写其迅疾,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春冬秀美之景,有动态描写,如“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有静态描写,如,“绝巘多生怪怕”“绿潭倒影,”;因而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赞叹。【合作探究】1、作者笔下三峡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山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绵长高峻 )水 夏:沿溯阻绝,朝发暮至(湍急深险) 春冬:素湍绿潭,怪柏悬泉(清幽秀丽) 秋:涧肃猿啸,哀转久绝 (凄凉冷寂)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

9、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参考示例1: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参考示例2: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3.文尾写歌谣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的生活。郦道元三 峡 表现三峡壮美风光。山势:

10、连绵高峻 静 弛 正侧夏水:湍急深险 动 张春冬:清丽秀美 静动 弛秋景:凄凉冷寂 静动 张 正侧【拓展练习】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参考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11、项是(A ) (3分)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

12、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兰州)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广州)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