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9244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09 说“木叶”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文艺评论与随笔,第九课 说“木叶”,【本节要点】 1掌握文章大意,区分重点概念。 2探究古诗中的意象的不同的内涵。,要学会哟,课堂探讨,探究一下,1.给全文划分段落,概括各段的段意。 2.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把“说木叶”作为标题?,课堂探讨,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结构的题目,探究文章的结构应该明确各段的内容,然后分析各段之间的联系,然后划分,标题要注意既要概括全文的内容,还要形象,又是还要点明全文的思路,不单单是只概括全文的内容。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

2、”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你知道吗?,课堂探讨,做的怎样?,1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至6段为

3、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 2 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课堂探讨,探究一下,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4、,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以下面写“夕阳”的古诗词为例说明。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课堂探讨,这是一道诗歌的意象的不同的含义的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意象的本来特征,然后注意引申,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要在了解具体的语境的意境、情感的基础上解释意象的具体含义,同时还要积累名句,考试时把考题的平时的积累相对照。,你知道吗?,课堂探讨,做的怎样?,(1)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

5、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2)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充满历史沧桑感。 (3)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课堂提高,灵活运用哟,(1)品读下面语句,回答后面括号内的问题: A“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句中“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指什么?) B“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句中“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课堂提高,做的怎样?,【答案】A “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指的是:黄色、干燥。B“距离”,在这里是“差别”的意思,指的是:“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因此既有“木”的“疏朗”的一面,又有“叶”的“绵密”的一面。而“木”只有“疏朗”的一面。,课堂提

6、高,【解析】 试题分析:“普遍的潜在的暗示”、“距离”是抽象词语,对于这些词语必须根据上下文意理解其具体意义。理解前者要留意上文“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理解后者不仅要留意上文“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还要留意下文“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2)本段文字说明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它是分几个层次进行说明的?请概括层次要点,说明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灵活运用哟,(2)本段文字说明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它是分几个层次进行说明的?请概括层次要点,说明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高,做的怎样

7、?,【答案】本段文字分三层,第一层,开头至“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主要是分析“木”的潜在意义:颜色“微黄”,质地“干燥”。第二层,“袅袅兮秋风”至“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分析“木叶”的形象特征: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第三层,最后。分析“落木”的形象特征:比“木叶”更空阔。,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分析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时要留意那些提示性的词语,比如段落开头:“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颜色性”三字领起了下文。“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这个句

8、子引出第二个层次,下文展开了对“木叶”的艺术形象的分析。“至于落木呢”,这个句子则引出了下一个层次。,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灵活运用哟,2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所以鉴赏诗歌,要把握诗人的情感,关键是揣摩意象,而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如“木叶”、“落木”表达的都是萧杀凄凉、悲秋的意境。想想下列诗句中的意象都具有怎样的意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堂提高,灵活运用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 (4)“秦时明月汉

9、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说(虞美人),课堂提高,做的怎样?,【答案】明月千年来,月寄愁情。自然界的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人世间的团圆、分离有相似之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了。因此人们也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月升月落,月圆月缺象征时间,诗人以月光流逝,喻生命,因而月光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月代表爱情。皓月当空,令人遐思,月是情绪的,情到深处,月夜里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意象的不同意义,平时要多做积累,对解读诗歌有较大的帮助。记忆重点诗句中的意象的特殊含义,考试时用题目和经典诗句对照,可以探究意象的含义。,找到窍门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