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88345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试卷 A 附 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测量试卷(A)命题交卷时间打印份数班级审核审批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配分10302040100一、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先局部后整体,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 )2. 水准测量时,A点读数是1.842,B点读数是1.706,则A点比B点高。( )3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仪器的i角误差。 ( )4水平角观测时,照准误差属系统误差。 ( )5用同一根钢尺分别丈量100m和150m的两段距离,其往返不符值均为6cm,则它们的相对误差是相同的。( )6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7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明其地面坡度小。(

2、)8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9. 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变化状况愈详细,精度也愈高。( )10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将建筑物基础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并保证各层相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二、填空题(每格1.5分 共30分)1填写测回法观测手簿: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方向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 O第测回 左A 00 03 4894 46 1294 46 0394 46 08B 94 50 00右A180 03 3094 45 54B274 49 24O第测回 左A 90 01 2494 46 1894 46 12B184 47 42右A270 01

3、 1294 46 06B 04 47 182用竖盘为天顶式顺时注记的经纬仪观测某竖直角时,竖盘读数是9420,则其竖直角为 -420。3经纬仪导线的布设形式可分为 附合导线 、 闭合导线 和 支导线 。4水准仪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视准轴 。5直线AB的方位角AB =8240,则其反方位角B A = 26240 。6.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求点的坐标, 求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求直线的方位角、求点的高程 和求两点间的坡度。7.常用的建筑基线的形式有 一字形 、 L形 和十字形。8.建筑物的变形包括建筑物的沉降 倾 斜 、 裂 缝 和位移。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

4、么叫测定?什么叫测设? 答: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建设和科研使用。测设是指将图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2.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 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度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线长度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容? 答: 勘测选点建立标志量距测角4.测设已知水平角的精确方法(测设步骤和计算方法)?答:设AB为已知方向,先用一般测设方法按欲测设的角值测设出AC方向并定出C点,然后用测回法测定角A的大小(根据需要可测多

5、个测回),测得其角值为,则角度差值为=-。(以秒为单位),概量距离AC,并按以下公式算出垂距CCO: CCO=AC*tg=AC*/从C点沿AC垂直方向量取CCO,角A即为欲测设的角。当0时,C点沿AC垂直方向往外调整垂距CCO至CO点,当0时,C点沿AC垂直方向往里调整垂距CCO至CO点。四、计算题(40分)1. 已知A点的高程HA=6.542M,求B点的高程。各测段的读数如图所示。(10分) 2.840 1.952 2.250 2.150 2.132 1.803 1.105 1.378 TP2 TP3 B TP1 A解 HB=HA+(a-b)HB=6.542+(2.132-1.803)+(2

6、.250-2.150)+(1.105-1.378)+(2.840-2.352)=7.186m 答:B点的高程是7.186m2. 如图所示,由已知点A和B及待定点C和D组成一条支导线,已知AB=11820,B点的坐标X=3000.00m,Y=3000.00m,水平距离BC=100m,CD=110m.请推算其余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待定点C、D的坐标? (15分) N C A B12640 D 22840 解:B C=AB +180-右=11820+180-22840=6940 C D=B C +180-右=6940+180-12640=12300XBC=DBC*COS aBC=100m * COS6

7、940=34.75mYBC=DBC*Sin aBC=100m * Sin6940=93.77mXCD=DCD*COS aCD=110m * COS12300=-59.95mYCD=DCD*Sin aCD=110m * Sin12300=92.29mXC=XB+XBC=3000.00+34.75=3034.75m XD=XC-XCD=3034.75-59.95=2974.80mYC=YB+YBC=3000.00+93.77=3093.77mYD=YC+YCD=3093.77+92.29=3186.02m答:C点的坐标XC=3034.75m,YC=3093.77m。 D点的坐标XD=2974.80

8、m,YD=3186.02m。3. 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点B和A的坐标及待定点P的设计坐标,请用极坐标法计算测设待定点P的测设数据。(15分)(请任意选一个已知点作为测站点,计算测设数据并在图上注明)Px=235.00m y=521.00m Bx=209.64my=480.32m A x=154.46m y=577.00m解:解法一、若在B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B A=180-arctg(YB A/XB A)=180-arctg(96.68/-55.18)=180- 601648=1194312B p=arctg(YB p/XB p)=arctg(40.68/25.36)=580337L=B A-B p=1184548-570805=613743DBP= = =47.94m解法二、若在A点设测站,则计算如下AB=360-arctg(YAB/XAB)=360-arctg(-96.68/55.18)= 360-601648=2994312A p=360-arctg(YAp/X Ap)=360- arctg(-56.00/80.54)= 360-344756=3251204L=AP-AB=3251204-2994312=252852DAP= = =98.09m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和结果由学生任选一种均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