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880184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向细节更深处漫溯----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向细节更深处漫溯 姓 名:石晓红工作单位: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地 址: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电 话:15939817032邮 箱: 向细节更深处漫溯 -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细节描写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课本中有许多细节闪光的经典文章,是写作教学的范本。那天,我问同学们对小学的那些文章印象还很深,同学们说是金色的鱼钩小抄写员,有许多同学说,难忘老班长,这一瞬间,我想起刚刚学过安恩和奶牛,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

2、是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何不衔接小学初中的课文,激发学生的记忆,从课本中汲取养料,由阅读到写作,进行一次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的作文指导呢? 本节课通过回忆、对比、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小学与初中课文内容衔接,阅读与写作衔接,进行对细节描写的定义的认知,作用的感悟,结合七年级学生阅读量暂时欠缺的情况,给与材料,发现把细节写细的几种典型方法,再进行二次作文,力争使学生能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起来,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与写作的感情。 【关键词】 细节 对比 二次作文 自主、合作、探究 品味【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

3、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生活现象观察不全面,容易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对美好的追求。【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写作衔接作文-人物写作之细节描写【学习目标】1、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会描写细节的方法。 3、运用细节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学会描写细节的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方法描写人物【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二选一)准备 1、你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运用细节描写,写写你的同学和老师。 2、“有花才有果,有树才有藤,有爸心踏实,

4、有妈有人疼,不管儿女走多远,爸妈总牵着风筝那根线”描写一处细节,表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激发共鸣,深情导入。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双翼,细节描写能使人物熠熠闪光,今天,我们将回顾六年级与七年级的几篇印象深的文章,寻找细节描写的法宝,扮靓我们的作文。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唤醒学生记忆,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一、 明确细节描写的定义 思考:什么是细节描写? 明确: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做的描写。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

5、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会描写细节的方法。3、运用细节描写方法描写人物【设计意图: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使学生对细节描写有初步概念。目标导航,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体了解。】二、【想一想,细节描写的作用】请同学们回想以下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作用。1、“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的”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六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 2、“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很高了。忽然发现床沿旁近自己胸部的地方,横着

6、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那夜就是这样过的,他将额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还正在那里熟睡呢。” -六年级语文小抄写员 3、他挑剔的眼光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的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 屠夫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安恩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向远处张望 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非常大的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回答说: “不!”但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七年级语文安恩和奶牛 4、无情的寒风疯狂地撕扯着她的头巾,她就那么站着。雪比刚才更大了。漫天的雪片将母亲迎风一侧的身躯涂成了白色,

7、掺着雪片的白发凌乱地散在她的脸上。归纳总结 细节描写的作用: 1.鲜明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精神品质; 2.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感情;3.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将小学内容与初中内容衔接,唤醒回忆,利用课文资源,使学生更好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三、找一找 把细节写细的方法(一)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你发现了什么 ?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 在你的怀里。(躲 飞) 衣服是早就洗好了的,母亲把它们叠得板板正正,叠好后用手压了又压,按了又按,200元钱已经缝在了衣服的最里层,母亲还一再叮嘱要小心。” 选择恰当的动词等,生动具体,一字传神。 2、原文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

8、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修改稿: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冰心小橘灯) “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有多“差”? 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 3、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归纳总结 锤炼动词、形容词,妙用修辞,细化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精雕细琢文章,能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留下精彩片段. (二)写母亲端详我

9、的眼神 1、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2、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归纳总结 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来写细节,能使文章丰富有层次起来。找

10、一找 把细节写细的方法(三)、如父爱 父亲每天催我起床总用一句话“起床啦”。 在“我”生病时是轻言细语; 在“我”取得好成绩时是含笑的鼓励; 在“我”做噩梦时是亲切的呼唤;归纳总结抓住典型细节,反复突出写细节。归纳写法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描写 描写选用典型细节,真实再现情景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瞬间【设计意图:从课文以及名篇学生习作中汲取方法,运用比较、讨论的方法寻找把细节写细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四、学一学 用细节使文章细腻 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修改自己的作文(二选一),使文章更加细腻生动感人。 1、你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

11、运用细节描写,写写你的同学和老师。 2、“有花才有果,有树才有藤,有爸心踏实,有妈有人疼,不管儿女走多远,爸妈总牵着风筝那根线”描写一处细节,表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参考语文书38页修改要求 自改3分钟;小组交流,写修改意见和评价语,5分钟。展一展自己的佳作【设计意图:进行二次作文,七上语文书38页进行了初中第一次作文修改指导,结合本指导,进行自改与互改,使学生能运用细节描写扮靓自己的作文。】教师寄语: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增加文章的分量。爱生活,爱阅读,爱写作,畅游文学的海洋,向细节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十、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巧用词语 变换角度 材料典型十

12、一、课后作业1、摘抄你发现的精彩细节描写2、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片段练习猜猜他是谁十二、【课后反思】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本节课我进行了小学与初中课文内容的衔接,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学到人物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细节描写。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并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再次体会到写作的美好;并能适时地和学生进行信息化手段的互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现代化学习手段,培养“绿色上网”的情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努力的方向是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调动课外阅读积累的兴趣;其二,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