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11087733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与榜样4观后感5篇校庆领导发言致辞5篇【篇一】各位新老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感谢学校给予机会,让我在今天的校庆典礼上发言,因为今年是东大更名30年,恰逢我在东大执教30年。其实,令我心动的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们进东大40年。我,我们是幸蒙改革开放恩惠的第一代青春,也是幸蒙东大更名恩惠的第一代文科人。为此,受康德式“绝对命令”的驱使,我感受到一种“绝对义务”的召唤,代表那年、那月的那一代人,也代表今天站在讲台上的所有东大人,向这个116岁的生命、30岁的青春献上一声祝福:您好,我的东大,我们的东大!40前,我,我们一代东

2、大人,懵懵懂懂而又意气风发地走进这个让千千万万年轻人只能“梦里寻它千百度”的著名工科帝国。一枚校徽,一袭青春,万千宠爱于一身地引来大街上无数的羡妒与憧憬。那时,我们不懂哲学,不懂经济学,图书馆里阅读的专业书被“同桌的你”视为天外来客。曾记得,当年对床的老同学、今天的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教授那篇发表于XX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的论文应当实行资金利润率,成了我们整个七七、七八级的学术处女秀。30年前,当我修完本科并且在其他高校傲游一番再回炉时,研究生毕业证书上的故乡已由“XX工学院”化蝶“东南大学”。人生一小步,东大一大步。这是韦钰校长领导下东大完成的一次伟大壮举,从此开始跻身中国一流大学的文化征程

3、。大学毕业后,仅仅一个班,短短几年,华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文胆智囊之一,王学勤成了全国学联主席,我也成了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哲学伦理学教授,与徐康宁教授、李霄翔教授等一道作为守门人,担任东大最初几大文科院系的系主任、院长达二十五年左右,有幸深度参与了我们的东大崛起挺拔的壮丽历程。不是因为我们优秀,而是因为东大从它崛起、从文科复兴的那一天起,就给我们茁壮的创造奇迹的基因。东大哺育了我们,哺育了你们,还有更多的灿若星辰的不在场的“他们”。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它自豪,为它骄傲!东大,是我的东大,你的东大,是所有东大人的东大!昨日的“南方清华”,今日的“中国东大”,明日的“世界东大”,

4、乃是用千千万万、世世代代东大人的抱负、东大人的豪迈、东大人的奋斗写就。今日的九龙湖,之所以芳草依依,绿水悠悠,委实是因为它以东大人的汗水和心血滋润。别的不说,只以我担任系主任、院长和今天的学部主任对所服务的五任校长、五任党委书记的观察和体验,东大简直就是一所最佳的校长书记的“瘦身房”,只要一坐上这个宝座,立马更加苗条标致,满头青丝很快银装素裹,好似游历了一番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副副仙风道骨。年轻时爱做梦,总以为有着超人智慧和钢铁般意志的老校长韦钰院士青春永远,而今,韦钰院士飘逸的根根银发分明向我们一一历数着当年东大人创业的种种艰辛。当下,在走向世界一流的再出发中,我们已经发现,校长张广军院士的

5、体重每下降一公斤,东大就向前迈出一大步。原来,原来东大前进的路,东大人的锦绣前程,是以东大人头上的银丝织成,是以一代代东大人心血铺就。春去冬来,四牌楼的梧桐树断枝一茬又一茬,九龙湖的荷花开了一池又一池,一个个东大领导,出了东大回东大,飞出东大守望东大;一代代东大人,献了青春献名声,献了名声献终身,功成身退,却把健康永远留在了抛洒了一辈子心血的岗位,乃至铮铮铁骨的老校长顾冠群院士、风趣幽默的朱万福书记,在卸任不久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一尊尊令人景仰的背影。这是一种事业的豪迈,更是一种事业的悲壮,它不息地向后人也向历史呤颂着东大故事,东大传说总是讲着声名显赫的校长、书记,不是为他们歌功颂德,而只

6、是以他们为代表,以他们为引子,做一次东大发展的集体回忆,用我们的哲学话语说,做一次东大精神的现象学巡阅。当年,我们意气风发;今天,我们华发飘逸。岁月让我们对校园里潮水般奔涌的青春靓影在隐隐的惆怅中每每投上慈祥而无限羡妒的一瞥。岁月在变,生命在变,我们的大学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一颗永远的东大心,是一个永远的东大人。曾记否,几乎当今中国最顶级的几所大学都向我发出过诱人而真诚的邀请,但是,最终,我,至今还硬是“赖”在东大。不是理性不够强大,而是情感过于脆弱;不是诱惑不够丰厚,而是眷念和顾盼实在太多太多。东大的一草一木,都镌刻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我们的记忆。从七八年严冬那场大雪留下的自己深深的脚窝

7、,到七九年酷暑被融化了的油漆粘着走的东南院的板凳,都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每每看到文昌桥宿舍区被废弃的当年我们跃动青春的操场上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我们的老师们、教师们永别课堂、牵着童孙散步时,一种哲学的追问总是涌上心头:我们,为什么来到东大,又为什么守望东大?如果只是因为它的诱人待遇,我们是不是太势利?如果只是因为它的显赫声望,我们是不是只是一个盛名庇荫下的纨绔子弟?命运让我们来到东大,命运让我们与东大在一起,不只是分享它的荣光,而是创造它那不息的辉煌。东大,不只是我们谋生的地方,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家园。“止于至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

8、英雄竞折腰”。回眸历史,我们只能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一个有“势”有“品”,有磅磗之“势”,有夺人之“品”的东大气象,东大气派,正在横空出世!明日,东大将更美好!【篇二】日月更迭,春秋代序。2016年10月,XX建筑大学喜迎甲子华诞。六十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一甲子深耕广耘,春华秋实。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学校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又一重大契机,盛载着建大人的光荣与梦想。在此,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友人和广大校友校董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岁月如歌,薪火相承。19

9、56年,原国家城市建设部成立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作为全国新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XX建筑大学鸿基肇始、应运而生,正式开启了筚路蓝缕、筑基建业的奋斗征程。学校各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1958年,学校划归XX省人民政府管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XX建筑学院。1968年,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调整,学校更名为XX省建筑学校。1977年,学校恢复本科办学。1978年,学校由“XX省建筑学校”改名为“XX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学校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0、1998年、2001年,XX省机械工业学校、XX省地质学校、XX省建筑工程学校、XX建筑工程学院四校融合,组建新的XX建筑工程学院。2002年,学校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设新校区,2004年新校区正式建成并启用,学校办学主体东迁。2006年,学校更名为XX建筑大学,并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书写了发展史上新的辉煌篇章。2016年,学校成为XX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实现了科学发展的新跨越。栉风沐雨,弦歌不辍。作为XX省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育建筑英才为己任,缘“建筑”而生,依“建筑”而兴,因“建筑”而强,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多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住建事业和经济社会

11、发展需要,秉承“立足XX、面向全国、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学科引领、人才建设、管理创新、文化塑校”五大工程,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XX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高校、XX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25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部),58个本科专业,14个一级学科硕

12、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和“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15余万名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建大校友校董遍及齐鲁、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XX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着力培养“基础实、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3、4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10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顺利通过XX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科技创新,特色突出。

14、学校始终坚持学科的龙头引领作用,突出土木建筑学科专业优势,形成了多个在国内具有较强优势的特色科研领域和学科方向。拥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XX省协同创新中心,设有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有1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绿色建筑、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4亿余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

15、奖1项、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服务社会,造福桑梓。学校始终坚持发展面向城乡建设行业,颁布实施服务XX建设事业行动方案,积极对接“蓝黄”国家战略、XX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古建筑保护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50余项,有400余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推广,主持或参与制定了40余部国家与省相关行业规范标准。承担XX省和济南市40余项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参与完成世博会XX馆、全运会自行车馆、中国足球篮球学院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学校荣获“XX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称号。博识雅行,名师荟萃。学校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

16、力度,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67人,其中教授191人、副教授54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0人,在岗硕士生导师510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1人,双聘院士、泰山学者等12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优秀教师38人。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XX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XX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一大批专家学者、知名教授躬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推动了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对外交流,四海润泽。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注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开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0余个学生访学项目,开办了留学生英文授课本科项目。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XX省建科院、青建集团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180余个联合培养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各类奖教学金26项,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党建思政,担道领航。学校以加强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