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87553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本卷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

2、、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政治农工商并重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3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朱熹的主张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

3、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4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6资政

4、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是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7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第二时期l8951913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6979080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A近

5、代中国境内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较快发展8下图所示军需劵的发行者是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9毛泽东在一次政治报告中说: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解放区战胜了敌伪军长期的残酷的进攻,从民族敌人手里恢复了这样广大的国土,解放了这样众多的人民?难道不是由于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吗?由此可以推断出毛泽东对A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做了准确的概括B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做了准确的概括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做了准确的概括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做了准确的概括10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

6、”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1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 、“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空白处应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B“一国两制”论C科学发展观 D世界两大主题论12下表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服务性消费(

7、19952004)十年纵向比较【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左边为比重:%(服务性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右边为支出金额:元】 对上表的解读,错误的是A十年间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B增长速度虽在某些年份表现出比上年增长得更快,但总的趋势是下降C数据变化的主因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D十年间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始终在增长13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苏格拉底这一观点具有 A神秘主义色彩 B人文主义色彩 C理性主义色彩 D空想主义色彩14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

8、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1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

9、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6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17下表是19131937年俄国工业生产总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0、其中说法正确的是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炭664343钢5554321928年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恢复到1913年水平1928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的世界排名迅速上升1932年排名之所以变化与欧洲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相关1928年以后上升与内战结束、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有关A B C D18“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

11、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192012年2月28日第一财讯:德国国会投票通过了总额1300亿欧元(约合1740亿美元)的第二项希腊援助计划。欧洲央行将于29日开始第二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以帮助稳定欧洲国债市场。日前,二十国集团成员表示,支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注资计划,但前提是欧盟领导人必须采取措施扩大用于建立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扩散的救援资金规模。这主要是由于A欧债危机給希腊造成了重创B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C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希腊度

12、过危机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20一些学者将某种文艺创作方法视为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文化运动,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则将它视为是传统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反扑,也有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以下符合这种创作方法的作品是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每题10分。)21(13分)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史专制社会这一结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结果。18世纪个别西方思想家开始以此来描述中国,19世纪末后则经由日本广为中国思想界所接受,并未经过充分的事实

13、论证”。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各自观点。(2分)(2)就材料一、二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5分)(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22(13分)19世纪中期以来,“师夷长技”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