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课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86863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课用(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文学常识,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散曲,戏剧,小令,套数,(唐),(宋),(元),律诗和绝句,律诗:过故人庄、

2、题破山寺后禅院,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泊秦淮、夜雨寄北,唐诗,律诗,绝句,五言 七言,律诗的特征,1.共有八句,2.二、四、六句押韵,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 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

3、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诗歌节奏划分,划分标准:音节和意义 1、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2、五言诗:每句一般是三个节拍,读成“二二一”或“二一二” 3、七言诗:四个节拍,读成“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回顾: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4、次北固山下,王 湾,作者生平馆,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参照注释,对每句话进行描述或感悟。,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5、。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青山:指北固山。 行舟:乘船前行。 绿水:长江。 前:向前航行。,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品味探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阔”,是表现“潮

6、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7、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 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海 日、 江 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残 夜、 旧 年却使人产生惆怅之情,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名句赏析:,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

8、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直接表达感情,同时呼应上文 ,使全文笼罩一层思乡情绪.,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马致远,作者生平馆,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

9、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元曲,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品味探究苑,“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秋天的思绪。,且听风吟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

10、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几根_缠绕着一棵棵_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_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_,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眼前呈现出一座_ ,桥下小溪潺潺的_,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_ ,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_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_,向远方踽踽(j )而行。,绘一绘,枯藤,秃树,秋风,寒鸦,小桥,流水,农家小屋,古道,瘦马,枯藤老树昏鸦,枯、老,象征迟暮。,“枯藤”,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 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 一意象渲染

11、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 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枯藤老树昏鸦,昏,点明时间,表明状态,深秋晚景图: 凄凉冷清,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小溪,叮咚的流水,古老的小木桥,旁白内坐落着一户人家,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 屋里正儿女成群,其乐融融。,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出一幅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小桥”是沟通障碍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着沟通.“流水”是清澈纯净的 ,蕴含着丰富的 活力;“人家”是温馨的场所,是产生欢歌笑语的地方。这里写他人有家而我独无,更添一份思乡之痛。,古道西风瘦马,西风,指秋风。,道,象征人生之路。,古,破旧之意。,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

12、活的艰辛。,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后两句)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写景,深秋晚景图,凄凉冷清 后两句抒游子思乡情。,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

13、简要分析。,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小结,观沧海,曹操,作者生平馆,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曹丕,曹植,慷慨悲壮,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乐府,四言,感怀,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

14、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且听风吟阁,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

15、咏志。,开头两句写地点,这六句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写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这四句以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气概,表现作者胸怀。,实写,虚写,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品味探究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写

16、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