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

上传人:j****1 文档编号:11085947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检测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2019(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检测行业现状概况前景分析调研目录1.基因检测行业概况及现状42.基因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42.1数据安全存在挑战42.2数据解读能力欠缺52.3监管政策不够完善62.4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63.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分析73.1基因检测的全球市场规模估测73.2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估测94.基因检测行业技术特点95.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15.1利好政策支持和规范行业良性发展115.2应用领域及场景更加广泛125.3技术提升及测序成本下降推动行业发展135.4消费基因检测快速发展136.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146.1产业链上游企业集中情况156.2上游设备、试剂耗材生产商情况156.3中

2、游整体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情况156.4产业链下游情况167.基因检测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168.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前景188.1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大致分三类:科研级、临床级和消费级。188.2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三大方面。199.基因检测行业投资分析221.基因检测行业概况及现状基因检测是针对生物的血液、体液、细胞或DNA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并分析该个体含有的基因是否含有潜在高风险疾病可能性及表达功能是否正常,最终明确被检测生物未来患病风险的技术。基因检测的行业参与者中,测序行业巨头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占据行业龙头地

3、位。国内企业多参与基因检测服务市场,应用市场中,消费型基因检测竞争激烈,无创产前检测发展相对成熟,肿瘤市场增长空间大。基因检测行业可分为三大细分领域,即科研级基因检测、临床级基因检测、消费级基因检测。根据鲸准数据统计,在我国259家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中,有118家公司提供科研级基因检测服务,126家公司提供临床级基因检测服务,113家公司提供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其中,有许多公司业务范围有交叉,可能出现临床级+消费级、临床级+科研级、科研级+消费级等多种业务组合。2.基因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2.1数据安全存在挑战行业乱象的背后,不仅是检测质量不能保障,检测结论可能存在误导,还关系个人隐私安全。

4、随着精准医疗在全球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基因数据被“脱敏”后公开,用于各类研究。人们往往认为,一组医疗数据把名字、身份证信息去掉后就安全了,可以公开使用。然而,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只需大概75个统计上独立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即可唯一确定一个人,所以说基因数据比指纹数据更敏感。当基因检测数据与一些病理数据相遇时很容易匹配到具体个人,从而侵犯个人隐私。基因检测和基因数据安全涉及伦理问题。例如,很多基因关系到人类的智商、身材等,还有一些检测手段能判断出胎儿的性别,所以不能随便什么机构都可以开展。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92%的美国人不愿意公开基因数据,因为子孙后代的信息都有可能被公开。

5、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中国人疾病有关的基因数据还面临大批量流出的风险。目前国内相关检测机构使用的大多是进口设备,数据安全受到的威胁更大。2.2数据解读能力欠缺当前许多检测公司的数据解读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已有的学术研究主要是针对已有知识的结构化,在未涉及或涉及层面较浅的基因研究领域解读能力缺乏;二是大多数基因检测创业公司都在初创阶段,其基因数据库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三是专业领域的解读所需要的相应高能力专业人才相对缺乏。2.3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在政策管理方面,国内目前仅有针对临床基因检测运用的政策约束,在非临床领域,尤其是在天赋检测、健康风险等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监管始终处于缺位

6、状态。不少基因检测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以科研的名义为患者提供除NIPT以外的医学诊断服务,由医院提取受检者的信息,再送到检测公司进行检测,由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而非医疗机构。通过这样的“灰色运行”,检测公司可以得到订单、积累数据,推荐患者下单的医生则获得用药指导依据、科研数据、销售提成。但现在,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基因检测机构并没有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专业资质也并不完全具备。监管不力或监管缺位,必然导致行业的乱象丛生,野蛮发展。因此尽快出台监管政策,补齐法律法规短板,明确市场准入和检测规范,让基因检测步入正轨,是当务之急。2.4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因测序服务行业

7、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的跨学科行业,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复合型高端人才有较大需求,如在临床前研究领域,需要具有较强的生物学、药学专业学科背景和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而在信息分析数据挖掘领域,需要具有较强的统计学专业背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需要长周期的吸纳和培养,在一定程序上成为当前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3.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基因检测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52.2%。截止至20

8、17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58亿元,同比增长23.4%。初步预计2018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达到207亿元,同比增长31%。预测2019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65亿元左右。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了738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9.18%。3.1基因检测的全球市场规模估测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测序、PCR、基因芯片、核酸分子杂交(FISH为主),其中FISH市场较小,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测算2017年其规模仅3亿美元,若不纳入整体市场规模统计,根据BCC Research、Transp

9、arency Market Research、Grand ViewResearch等知名市场调研公司的报告统计,根据基因测序、PCR、基因芯片三大细分技术领域的市场规模,可估测基因检测的全球市场规模(包括仪器、试剂耗材与检测服务)将从2015年的165.3亿美元增长至296.2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2.4%。三大细分技术领域的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及2015-202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估值分别为:基因测序(138亿美元、18.5%)、PCR(96亿美元,6.6%)、基因芯片(62.2亿美元,11.4%)。根据BCC Research, 2015年全

10、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59亿美元,2007-2015年 CAGR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 96%, 预计 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约117亿美元,2020年规模可达138亿美元,2015-2020年 CAGR达18%。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TMR)发布的关于全球PCR市场的市场研究报告,2013年全球PCR市场规模为61亿美元;TMR分析师估计,2014年至2020年的预测期内该市场将以6.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了2020年全球PCR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美元(包括仪器、试剂耗材与检测服务)。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数据显示,

11、2025年全球DNA基因芯片产品市场达到近107亿美元的规模。预计2018年到2025年该市场会以11.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将从2015年的36.3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62.2亿美元的规模(包括仪器、试剂耗材与检测服务)。3.2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估测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远超全球水平,未来市场空间巨大,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378.8亿元人民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基因检测行业已成为国家“精准医学”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因检测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规模约为54.9亿,预测2018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规模达到206.

1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8.8亿元人民币,2013-2020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78%。4.基因检测行业技术特点 目前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三类:基因测序、以核酸扩增为基础的PCR技术,以荧光杂交检测为基础的FISH技术。这三类技术沟通构成了基因检测基础,大部分基因检测项目都有赖于这三项基础技术开展。此外,基因芯片技术应用范围也较广。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通常用于人体基因少量突变位点检测、细菌或病毒基因检测,并在二代基因测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技术优点是灵敏度高、操作相对简便,但中间样本制备过程可能存在交叉污

13、染。FISH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利用已知的DNA变异序列,与被检测的样本DNA序列杂交、互补配对,从而发现样本DNA的异常情况。基因芯片技术则是将大量已知DNA序列做成探针,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与标记样品分子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样本序列信息。该技术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效率较高,但难以发现未知区域信息。基因芯片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 是把大量已知序列探针集成在同一个基片(如玻片、膜)上, 经过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 通过检测杂交信号, 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大量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基因测序技术,采用生物化学和光学技术结合,将DNA序列中AT

14、CG四种碱基逐一转化为电化学信号,通过光学检测设备识读,报告图为四种颜色的峰谷图,根据信号强弱来识别四种碱基。测序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逐一读出全部基因序列,双向测序是基因检测结果金标准,可以用于检测未知基因;缺点是测序对样本DNA浓度和纯度要求比较高,实验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且每次实验只能检测一个位点或一段序列。与PCR和FISH技术相比,基因测序技术可直接读取DNA分子的30亿个碱基序列,具有高通量、数据量大的特点。其中二代基因测序是当下基因检测最热门的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的缺点是操作复杂、对样本DNA浓度和纯度要求较高,且数据庞杂。5.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5.1利好政策支持和规范行业良性

15、发展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全国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这也标志着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设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快速推动我国基因产业规范化、跨越式发展。2017年1月,发改委发布“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基因编辑、产前筛查等多个热门概念被“点名”,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实现基因检测能力(含孕前、产前、新生儿)覆盖出生人口50%以上。2017年5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件将突破发展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新型基因操作技术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等若干个前沿关键技术定位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17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第二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又有多个省市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获批。试点资质曾经是一众基因检测机构的生死牌。长期以来,国内基因检测企业以检测服务为主,走过了前期的野蛮生长,2014年国家骤然叫停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并于2015年开放试点。一关一开之间,不少未获得试点的企业只能关门歇业或者是转型。获得试点资质的企业则逐步走上快车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