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085267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及物体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盒子、毛巾【教学过程】一、认识摩擦和摩擦力1、给学生看几组生活中的摩擦前后的对比照片(或实物)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共同现象?(新旧鞋底、新旧轮胎)引出摩擦

2、概念。2、说说生活中的摩擦现象。3、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摩擦:将一只手用力按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向前推。(学生)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4、学习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引出课题。二、活动一:测量摩擦力1、讲解测量摩擦力的方法。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弹簧秤不能接触到桌面。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出摩擦力大小;多测量几次,取平均数。2、学生选择身边的物体测量。3、汇报。4、小结:摩擦力大小是不同的。三、活动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以及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交流猜测: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跟物体

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择词板书)2、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先选择“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这两方面进行研究。3、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待会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把怎样做的过程讨论得详细些。4、交流完善方案(重点在于选择怎样的光滑与粗糙表面;怎样区分轻重)。5、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6、汇报交流,收集数据。哪个组来说一说通过实验,我们组有什么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大家观察一下黑板上的数据,是否每一组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另类数据分析

4、原因)7、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引发思考。四、联系生活1、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2、解决问题:(1)登山时选择哪双鞋(新鞋、旧鞋) (2)挑选什么样的地砖。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长春市双阳区奢岭中心小学 池丹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课教学我本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过程教学的。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课堂教学

5、中,我将二、三两块做了整合)课堂做得较好的地方:一、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实验前充分猜想、假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对数据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能力。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摩擦力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不了解,我采取了分步教学的方法。首先,我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给学生看两组生活中的照片(新旧鞋底和新旧轮胎),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建立“摩擦”概念。然后通过把手按在桌面上往前推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认识“摩擦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三、

6、汇总实验数据,体现“证据意识”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我在教学时把学生测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再进行数据的分析,这有利于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形成“证据意识”。课堂的不足之处: 1、课前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高估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导致设计实验时间过长,学生动手实验时间较短。 2、在设计实验时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比如对“光滑”“粗糙”面、“物体轻重”如何去操作的问题应该强调一下,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用叠着的毛巾做实验的现象。3、在解释摩擦力时,对“阻碍运动”这一词应做出解释,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摩擦力”。 4、整个课堂秩序有些混乱,实验课的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