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85040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学大纲 课程性质:大学通识课 适用专业:除计算机专业外的理科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查(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一、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目的: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最基本概念、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总体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 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Office中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具有计

2、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范方法。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 具备大学生基本文化素质。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总学时 讲授 自主学习 144 48 96 学时分配表 章次标题学时分配讲授自主学习习题一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816二微型计算机系统48三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816四Word2000入门816五Excel 2000入门48六PowerPoint 2000入门48七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816八综合应用能力48四、 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3、社会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教学内容: 1) 计算机发展史及计算机分类。 2) 数制的概念: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表示及相转换,二进制整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 计算机的数据及其编码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存储地址和寻址空间,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 4) 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办公自动化(OA)、生产自动化(CAD/CAM、CIMS等)、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检索等)、计算机模拟、各类计算机的辅助系统等。 5) 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的

4、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等。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分类、病毒的由来和危害及对其的预防、常用杀毒软件和防毒卡等。 6) 键盘操作指法。英文打字。汉字输入的基本方法(拼音、五笔字型、区位等),能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较熟练地输入汉字。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性能指标。 2、教学内容: 1)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采用二进制形式表数据和指令、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存储执行、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和总线(地址、数据、控制)。 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配置、

5、板卡和主要性能指标:主机(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ROM、RAM)、计算机外存设备(软盘、硬盘、光盘)、输出输入设备(串并口、鼠标、键盘、显卡和显示器、打印机、声卡和多媒体设备)。 3) 外存设备(软盘、硬盘、光盘等)的基本知识:磁道、扇区、簇、存储容量、软盘的读写孔、写保护口。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4) 计算机软件基础:软件的发展历史、软件的定义及其分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字处理、表处理、实时处理和各种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等)、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指令和程序的概念;简单程序的执行过程。5) 多媒体初步知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超文本及超媒体的概

6、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 第三章 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 1) Windows的发展历史,Windows中文版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和安装、启动和退出。 2) 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窗口和对话框的基本概念,菜单和工具栏,启动和退出应用程序,剪贴版(Clipboard)的使用,Windows的帮助系统。 3) 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文档)和文件夹概念,“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操作(选定、更名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删除、显

7、示、查找、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快捷图标等)。 4) Windows控制面板的使用:设置显示器,设置字体,设置键盘和鼠标,设置日期和时间,输入法安装、选用和删除,设置打印机,添加新硬件,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5) Windows的MSDOS窗口:打开和返回,执行MSDOS应用程序和命令。 6) Windows多媒体管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Windows多媒体(“即插即用”功能,支持数字视频和MIDI,CD-ROM和DVD,支持Intel MMX技术),多媒体设备管理(CDROM驱动器、声卡和解压卡等),音频组件及其使用,视频组件及其使用。 第四章 Word2000入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8、: 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Word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 1) 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2) 国家标准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 3) Word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及其启动和退出,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文本区、滚动条、状态栏、格式工具栏、按钮。 4) 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一个新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选定文本内容,编辑文档(删除、移动和复制文本,撤销与重复编辑操作),查找、替换、自动更正与校对,文档的显示(普通、联机版式、页面和大纲显示)。 5) 文档的排版:选择视图,字符设定(字体、字型、字体

9、大小、下划线类型、颜色、字体效果等字符格式和字符间距),字符格式复制,段落排版,项目符号和编号,设置分栏,设置样式,使用模版。 6) 文档的管理:保存文档文件,打开和关闭文档文件,查找文档文件,文档转换等。 7) 文档中的表格的制作:建新表(设定表格结构、编辑表格内容),修改表格结构(选择行、列或单元格、插入与删除、合并与拆分单元格、改变栏宽及行高),整表操作(选定整表、删除表格、拆分与合并表格、设置表格边框)。 8) 图文混排:图形的生成,图形的插入,图形的编辑和格式设置,绘制图形,艺术字的使用,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图文框和文本框的使用。 9) 页面排版和打印文档: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设置页

10、面(纸张大小、方向、来源,指定页面字数和行数,页边距),打印预览,选择打印方式和打印。 第五章 Excel 2000入门 1、教学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掌握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 1) Excel的功能和特点、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窗口的组成。 2) 工作表的建立: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概念,数据输入(文本、数值和时间日期数据输入,数据自动输入,有效数据定义),使用公式和函数,数据编辑(数据的修改、清除、删除、复制和移动,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新建、打开和保存工作簿。 3) 工作表的编辑:选取工作表,修改、删除、插入

11、和重命名工作表,工作表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窗口的拆分与冻结,公式的复制与自动填充,查找与替换,为区域命名。 4) 工作表的格式化:自定义格式化(设置数字格式、对齐格式、字体、边框线、图案、列宽和行高、条件格式),自动格式,格式的复制和删除。 5) 数据的图表化和地图:嵌入式图表和独立图表的概念,创建图表,图表的编辑,图表的格式化,创建地图(数据地图的概念,创建和修改地图,添加数据)。 6) 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列表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分类汇总表,数据透视表。 7) 页面设置和打印:设置打印区域,分页和分页预览,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 第六章 PowerPoint 2000入门 1、教学目的和

12、要求: 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 2、教学内容: 1) 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启动和退出,建立演示文稿,保存和打开演示文稿。 2) 演示文稿的浏览和编辑:视窗切换,编辑幻灯片(选择、删除、复制、移动幻灯片)。 3) 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幻灯片格式化(文字格式化、段落格式化、对象格式化、对象格式的复制),设置幻灯片外观(使用幻灯片、标题、讲义和备注母板,重新配角,应用设计模板)。 4) 动画和超链接技术:动画效果(幻灯片内动画设计,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创建超级链接,编辑和删除超级链接)。 5)

13、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放映幻灯片(设置方式并执行演示),演示文稿的打印。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具备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初步知识,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等。 2)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网络设备的功能。 3) 熟悉计算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的特点及基本组成,了解我国当前主要的网络系统。 4) 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工作方式、提供的资源、起源和现状。 5) Internet的主要功能:电子邮件(Email)

14、、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布告栏(BBS)等。 6) Internet网络地址: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系统、Email地址、URL和HTTP。 7) 连接Internet:主要的连接方式(仿真终端、电话拨号、网络连接),拨号入网条件,Modem的安装,配置拨号网络软件和TCP/IP,拨号连接Internet的设置和连接。 8)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IE的组成和安装,频道栏,IE的使用。 9) 电子邮件的使用:Email基础,Outlook Express的设置,邮件的建立与发送、阅读邮件。 第八章 综合应用能力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提高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 1) 通过Internet查找资料,图文排版、数据图表、幻灯片的设计,利用电子邮件发送设计成品给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