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4351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

2、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5)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6)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4)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5)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

3、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2)表示形式 核外电子排布式:如Cr:1s22s22p63s23p63d54s1可简化为Ar3d54s1 价层电子排布式:如Fe:3d64s2 电子排布图:如O:,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2.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同一元素:I1I2I3要注意电离能的突变,出现突变时为失去次外层电子时吸收的能量,据此可判断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同一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子层数相应增多,核

4、电荷数和原子半径都增大,原子半径的增大起主要作用,所以同一族内,I1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同一周期元素:I1的总趋势是增大的,但A族、A族部分元素例外,比相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高。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副族元素的电负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3)元素电负性的应用,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1)(2015课标全国卷)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原子中,核

5、外存在 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2)(2014课标全国卷,改编)b、c、d(已知分别为N、O、S)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Cu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3)(2014安徽理综)N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S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用“”或“”填空:,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4)(2014四川卷,改编)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 电负性X Y,R位于 区。 Y基态

6、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 。 解析:(1)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可以用电子云表示;根据14C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2,可知1s22s2上存在两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2)第一电离能的一般规律:同周期从左至右递增,同主族从上至下递减,但当原子轨道呈全满、半满、全空状态时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出现反常。N、O、S三种元素中,因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p轨道为半充满的较稳定状态,故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N。,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3)S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利用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可知S的基态原

7、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非金属性SiNa+;离子晶体NaCl的熔点小于原子晶体单质硅的熔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2SO4PSSiMgAlNa,则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Cl。,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答案:(1)电子云 2 (2)N (3)三 A 2 1s22s22p63s23p2 (4) ds 1s22s22p4 Cl,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2015辽宁朝阳三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

8、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B属于同一短周期元素且相邻,A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D、E、F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基态C、F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为1个,且C、F原子的电子数相差为10,基态D、E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1)六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 。 (2)黄血盐是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配位化合物C4D(AB)6,易溶于水,广泛用作食盐添加剂(抗结剂)。请写出黄血盐的化学式: ,1 mol AB-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黄血盐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 (填序号)。 a

9、.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分子间的作用力,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3)E2+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 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E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 、 、 、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它的加成产物的熔点、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须指明加成产物是何物质) 。 解析:由题意可推出A、B、C、D、E、F分别是C、N、K、Fe、Ni、Cu。(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电负性最大。(2)CN-中C、N之间存在碳氮三

10、键,一个碳氮三键中,含有一个键和2个键。黄血盐为配位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晶体中存在配位键、离子键、共价键,但不存在金属键、氢键以及分子间作用力。(3)均为平面形分子,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答案:(1)K N (2) K4Fe(CN)6 2NA def (3) 平面三角 加成产物CH3OH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2015山东潍坊一模)第二周期中碳、氮、氧是构成生命物质的三种主要元素,在生产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1)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处于B与N之间的元素有

11、 种。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3)乙烯酮(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CH3COOH在痕量( 存在下加热脱H2O得到。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和 。CH3COOH的沸点比HCOOCH3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 (4) 是制备腈纶的原料,其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5)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每个碳原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硅原子有 个。,考点1,考点2,考点

12、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解析:(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A族、第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规律,2p能级半充满的N原子和2s能级全充满的Be原子第一电离能要比同周期相邻原子序数大的原子高,故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2)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未成对电子数为2,则该元素为Ni,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84s2。(3)在 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均没有孤电子对,其中一个碳原子形成3个键,该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13、该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另一个碳原子形成2个键,该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该碳原子采用sp杂化。乙酸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甲酸甲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CH3COOH的沸点比HCOOCH3的高。(4)共价单键为键,双键中有1个键和1个键,三键中有1个键和2个键, 含6个键和3个键,所以键和键的个数之比为63=21。(5)由碳化硅的晶胞可知,每个碳原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硅原子有4个。,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答案:(1)3 (2)3d84s2 (3)sp2 sp CH3COOH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沸点升高,HCOOCH3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21

14、 (5)4,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1.在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时,常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违反泡利原理: (2)违反洪特规则: (3)违反洪特规则: 2.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面。 3.忽视洪特规则的特例,相同能级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状态时,体系能量最低,原子较稳定。例如: Cr:1s22s22p63s23p63d44s2()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Cu:1s22s22p63s23p63d94s

15、2() Cu:1s22s22p63s23p63d104s1(),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1.(2014浙江卷)31G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答案: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2.(2014课标全国卷)基态Fe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Fe3+的电子排布式为 , 可用硫氰化钾检验Fe3+,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为 。 提示:基态Fe原子3d能级有6个电子,即存在4个未成对电子,Fe3+是基态Fe原子上失去4s能级上的2个电子和3d能级上的1个电子形成的,其电子排布式为的1s22s22p63s23p63d5,Fe3+与SCN-形成的配合物呈红色。 答案:4 1s22s22p63s23p63d5 红色 3.(2014江苏卷)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提示:Cu为29号元素,Cu+核外还有28个电子,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应为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答案: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1.共价键的键参数及类型,考点1,考点2,考点3,精要研析,触类旁通,失误诊断,纠错训练,2.与分子结构有关的三种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 基本观点:杂化轨道成键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杂化轨道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