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4030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观察的客观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观察及观察的客观性。大家都知道,观察的主体是人,观察的对象则是主体之外的客观即客观自在之物。客体独立于主体而存在,客体不依赖主体而存在,客观先于主体的观察而存在。客体被主体所观察到,这只不过是客体与主体发生了关系,反映到了主体(人)的意识当中,被主体所感知到了,而已! 这些是必须首先就得弄清楚的一个方面,即:主体(人)的观察对象,是客观自在之物,“它”是独立的存在,“它”只是它自身的运动,“它”只是它的本身而不是你大脑中的认识。只有当你(当任何人)认识到自身所观察的对象“它”只是“它的自身”这一点之时,才能算是基本地理解了【观察及观察的客观性这一方面】!

2、-你大脑中的认识,是主观的。你大脑中的“它”则是你主观认识当中的一个抽象的片段。 观察的主观性:可以把观察的客观性简单地定性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这个意思,即客体对主体(人的感官)的刺激的这一过程,发生在认识产生之前(认识即将产生但尚没产生)。!而观察的主观性则可以在这里相对而言地定性为主体反作用于客体(客观自在物)的这一过程,即主观人的大脑中认识的形成和产生、客体被大脑所摄读、所复写、所抽象、以及区分和归纳、被主观能动地进行改造等等方面的意思。 观察的主观性,就是人们的认识,就是人们的主观认识了。也就是说,人们 运用主观能动性地对客观存在(自在)之物进行改造之后,所而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

3、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大脑内部活动)。 我认为观察是依赖于理论的。观察陈述必须用某种理论的语言构成,不管这理论是多么模糊。考虑一下用常识语言组成的简单句子:“当心,风要把婴孩车刮下悬崖了!”这里以水平很低的理论为前提。这就是说:有着如风这样一种东西,它有着能使得放在它吹过的路上的诸如婴孩车这样的物体运动起来的性质。“当心”传达了紧迫的意思,表明了这样的预料:载着婴孩的小车将掉下悬崖,也许将砸在下面的岩石上,并且可进一步假定这将伤害婴孩。再举一例,一个早起的人急需喝咖啡,抱怨说:“煤气点不着”,这就假定,在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可以归类于“气”(在英语里gas一字有“气体”和“煤气”两种意思译者)这一概

4、念下,至少其中有些气是可燃的。“煤气”这个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指出这一点也是重要的。直至十八世纪中叶,约瑟夫布莱克第一次制造出二氧化碳的时候,才有这个概念。在这以前,所有“气体”,都被认为是一些多少有点纯的空气样品iv。当我们进而谈到科学中的观察陈述时,理论前提就变得不那么平谈无奇和更加明显了。象“电子束被磁铁的北极所斥”这样的断言,或者精神病医生对病人撤药症状的谈论,以重要的理论为前提,是不需要很多论证的。因此,观察陈述总是用某种理论的语言构成的,观察陈述利用的理论的或概念的框架有多精确,观察陈述也就有多精确。如物理学中使用的“力”的概念是精确的,因为它的意义是从它在一个精确的相对独立的理论、牛顿力学中起的作用中获得的。同一个字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环境的力量,很大的风力,论证的力量等等)是不精确的,正是因为相应的理论是五花八门的和不精确的。精确的、阐述清楚的理论是精确的观察陈述的先决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先于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