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3819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尿药和脱水药(详细)(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七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新乡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詹合琴 电话:3029101,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直接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心衰及各种心、肝、肾性水肿等疾病。,第一节 利尿药(diuretics),排钾利尿药,第一节 利尿药(diuretics),(一)肾小球滤过 1.正常成人每日经肾小球滤过原尿约 180L;而 肾小管的再吸收率为99%以上;排出终尿1-2L; 2.由于存在球管平衡的调节机制,作用于肾 小球的利尿作用小。 3.影响终尿量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管的再吸收, 故目前药物主要作用于肾小管。,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

2、学基础,取决于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二)肾小管再吸收 1.近曲小管: (1)原尿中 85%NaHCO3 40%NaCI、葡萄糖等 60%的H2O:被动重吸收 (2)近曲小管重吸收重NaHCO3是由近曲小管顶质 膜(管腔面)的Na+ - H+交换子所触发的。,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通过特定转运系统被重吸收,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1.近曲小管:,近端 管腔Na+进入细胞(1:1) H+从细胞内排到管腔,乙酰唑胺抑CA, 有弱利尿作用,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二)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远端 HCO3-和有机溶质被小管液带走,此时小管液中主要含有NaCI,N

3、a+被持续重吸收,而H+不再分泌 管腔PH ,激活Cl-碱交换子,最终净吸收NaCI。,目前尚无利尿药影响该过程,2.髓袢降支细段只吸收H2O(由于高渗、AQP1); 3.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对水不通透): (1)再吸收滤过钠量的3035%。 (2)对 NaCI的重吸收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 共转运子。,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是一种水依渗透压的被动转运,进入细胞内的Na+由基侧质膜的Na+-K+-ATP酶主动转运至细胞间质,在细胞内蓄积的K+扩散返回管腔,形成K+的再循环,造成管腔内正电位,驱动镁和钙离子的重吸收。 此时钠离子与尿素共同维持髓质的高渗状态。,

4、3.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基础,高效利尿药作用部位,呋塞米等抑制Na+-K+-2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NaCl的重吸收,同时增加钙、镁离子的排出。 机制:一方面降低了肾的稀释功能,另一方面因无法维持髓质高渗而降低了肾的浓缩功能,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4.远曲小管: (1)再吸收滤过钠量的10%; (2)对 NaCI的重吸收依赖Na+-Cl-(噻嗪类药物可阻断)共转运子; (3)肾脏对尿液的稀释功能: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相对不通透H2O(水不被吸收)。 (4)Ca2+可通过Na+-Ca2+交换子而被重吸收,PTH(甲状旁腺激素升血钙降血磷) 可促进对钙的重

5、吸收尿钙血钙,(二)肾小管再吸收,NaCI的重吸收进一步稀释了小管液,5.集合管: (1)重吸收原尿中2-5%的NaCI ; (2)通过主细胞膜上分离的Na+ 、 K+通道转运Na+ 和排出K+ 。进入主细胞内的Na+ 通过基侧质膜的Na+ - K+ -ATP酶转运进入血循环。 可产生显著的官腔负电位,此负电位驱动Cl-通过旁细胞吸收入血。 Na+的重吸收 K+的分泌。,(二)肾小管再吸收,醛固酮可增强其活性,影响尿浓缩的最关键因素为:血管升压素 它可以激活V2受体,使 cAMP增加 , 促使AQP2水通道的囊泡向顶质膜移动并融合,水通过AQP2通道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然后再通过基侧质膜上的

6、AQP3和AQP4将水吸收入间液。,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水通过AQPs水通道蛋白的转运机制,(3)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 、氨苯蝶啶作用于 集合管。 氨苯蝶啶抑制Na+-H+交换、 Na+ - K+交换; 螺内酯为醛固酮拮抗药排Na+保K+ ;,(一)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 1.常用药物:呋塞米(furosemide),依他 尼酸 etacrynic acid (利尿酸),布美 他尼(bumetanide),托拉塞米等。,二、常用利尿药,又叫速尿,呋喃苯胺酸,(1)口服、静脉均可:口服吸收迅速,30min起效,1h作用 达高峰,维持68h;静注510min起效,30min作用 达高峰,维持23h。

7、(2) 经肾排泄: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球滤过而排 泄,小 部分(1/3)经胆汁排入肠道,t1/21h。 (3) 吲哚美辛和丙磺舒与袢利尿药相互竞争近曲小管的有机 酸分泌途径,若同时使用,则影响后者的排泄和作用。,2. 药动学特点,排泄快,不易引起蓄积,(1)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 部);对NaCl的重吸收具有强大的抑制能 力,是目前最有效(强效、高效)的利尿 药(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人24h 内排尿50-60L)。 (2)布美他尼是目前作用最强的利尿药,比呋 塞米强40-50倍。,3.药理作用,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由99.4%下 降为70-80%,(一)袢利尿

8、药,(3)可直接扩张血管,增加全身静脉血容量, 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 (4)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 (3)和(4)与利尿作用无关。 (5)可促进肾脏前列腺素的合成。,(1)特异性地抑制髓袢升支管腔膜侧的 Na+-K+-2Cl-共转运子抑制NaCI的重吸收,降低肾脏对尿液的 稀释与浓缩功能(排出大量的等渗尿液)。 (2)K+重吸收减少,降低了由于K+的再循环导致的管腔正电位,减小了钙、镁离子重吸收的驱动力,使其排泄增加。,4.利尿机制,导致低镁血症,(3)输送到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增加又 促使Na+-K+交换增加,从而使K+的排泄 进一步增加。 (4)大剂量也可抑制近曲小

9、管的碳酸酐酶, 使HCO3-排除增加。,Na+、K+、Cl- 、 Mg2+ 、 Ca2+ 、 HCO3-排出增多,4.利尿机制,呋塞米抑制Na+-K+-2Cl-共同转运系统 NaCl的再吸收同时K+的重吸收也 Ca2+、Mg2+的再吸收,5. 利尿药利尿试验: 药物: 呋塞米 furosemide,操作: 家兔耳缘 iv ;,颈动脉插管,记录血压;,输尿管插管,连于尿滴器,记录尿滴数;,(1)严重水肿:心、肝、肾性各类水肿,多用于其 它利尿药无效的各种顽固性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常用呋塞米) 。 通过利尿和扩张血管 ,减少血容量和细胞外液进而减少回心血量,消除急性肺水肿;同时由于利

10、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有利于消除脑水肿,对脑水肿合并心衰者效果良好。,5.袢利尿药临床应用,(3)防治急慢性肾衰:增加尿量和钾离子的排 出,冲洗肾小管,减轻肾小管的萎缩和坏 死,但不延缓肾衰进程。 (4)治疗高钙血症:呋塞米抑制Ca2+的重吸收,降低 血钙。 (5)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药物中毒时可强迫利 尿(达5L以上)加速毒物排泄。,大剂量呋噻米,长效巴比妥、水杨酸类等经肾排泄的药物。,6.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可致“四低”:低血容量、低血钾、 低血钠、低钾性碱血症(碱中毒),长期使用可发生低 血镁;长期使用应补钾。 (2)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暂时性耳聋,呈剂量依赖性。

11、可能与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紊乱有关;发生率:布美他尼 呋塞米 依他尼酸,(一)袢利尿药,增强强心苷对心脏毒性,对肝硬化患者可诱发肝性脑病,6.不良反应 (3)高尿酸血症:袢利尿药可造成高尿酸血 症,诱发痛风; (4)胃肠道反应: 除一般反应外,也可致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 (5)其他反应:血糖和血脂升高,增加LDH和 甘油三酯,降低HDL;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过敏反应等。,(一)袢利尿药,与细胞外液容积减少,尿酸经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有关,1.药理作用及机制,(二)中效能利尿药,(二)中效能利尿药,1.药理作用及机制,(二)中效能利尿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 (1)水肿:治疗各种原因(心性

12、、肝性、肾性) 所致的水肿,为轻、中度心源性水肿首选的 利尿药。 (2)高血压:防治高血压,作为基础降压药与 其它药物合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3)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加压素无效的中枢性 尿崩症。 (4)抑制高尿钙引起的肾结石形成,(二)中效能利尿药,3.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五低”,低血容量、低血 镁、低血钾、 低血钠、低氯血症,代谢性 碱血症(碱中毒)。 预防:合用保钾利尿药; (2)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二)中效能利尿药,3.不良反应 (3)代谢性变化 ,与剂量有关: 高血糖: 可能是抑制了胰岛素分泌,以及减少组织利用葡萄糖,纠正低血钾后可部分翻转高血糖反应;(纠

13、正低血钾后,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高脂血症:可使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二)中效能利尿药,3.不良反应 (4)过敏反应 :为磺胺类药物,与磺胺有 交叉过敏反应。轻者:皮疹;重者: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坏死性 胰腺炎等。,(二)中效能利尿药,螺内酯:直接拮抗醛固酮受体 氨苯蝶啶:K+Na+交换抑制剂 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三) 保钾利尿药,保钾利 尿药,1.作用机制: (1)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剂,可竞争性地与 肾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细胞浆中的醛固酮受 体结合,抑制Na+- K+交换,促进Na+和水的 排出,减少K+ 排泄(排Na+保K+)。 (2)该药也能干扰细胞内醛固酮活性

14、代谢物的 形成,影响醛固酮作用的发挥而排Na+保K+。,螺内酯(spironolacton),又名安体舒通(Antisterone),2.作用特点: (1)利尿作用弱、慢、久;口服1d起效,24d达高 峰,维持34d。 (2)常与噻嗪类或高效利尿剂合用,用于伴有 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的心、肝、肾性水 肿。 (3)充血性心力衰竭:利用其排钠、利尿、抑制心肌 纤维化等机制而改善患者状况。,螺内酯(spironolacton),增强利尿效果,减少钾丢失。,(三) 保钾利尿药,螺内酯(spironolacton) 3.不良反应: (1)头痛、困倦、精神紊乱。 (2)久用可引起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5、 性激素样副作用,男子女性化等。,1.作用部位: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 2.作用机制: (1)直接阻滞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通道抑 制Na+-K+交换,同时由于减少Na+的吸收, 使管腔的负电位降低,因此驱动K+分泌的 动力减少,抑制K+分泌。 (2)阿米洛利还可抑制Na+-H+和Na+-Ca2+交换 (3)作用不受血中醛固酮的影响。,氨苯喋啶( triamteren) 阿米洛利,氨苯喋啶( triamteren) 阿米洛利 3.作用特点: (1)利尿作用弱、快、短;口服2 4h起效, 6h达高峰,维持79h; (2)常与中效、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肝硬化腹 水及其它顽固性水肿。 (3)不良反

16、应:高血钾;偶见消化道反应;与吲 哚美辛合用可致急性肾衰。,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1.作用与机制 (1)通过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CA)的活性而抑制HCO3- 的重吸收(85%);近曲小管Na+可结合HCO3-排出,集 合管Na+重吸收增多,使K+分泌相对增多。 (2)抑制肾脏以外的CA依赖性HCO3-的转运,但转运方向 相反,近曲小管:抑制转运入血;睫状体:由血液向 外转运;脉络丛,向脑脊液分泌。 (3)尿中HCO3-、K+和水的排出增多。,(四)碳酸酐酶抑制药,脱水反应,碳酸酐酶(CA)抑制药-乙酰唑胺(低效利尿药)抑制CA的活性,减少H+生成减弱Na+ - H+交换产生排Na+利尿作用.,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2. 应用: 作用弱,很少作为利尿药使用。 (1)治疗各型青光眼(抑制眼部CA活性抑制睫状体产生房水降低眼内压),是应用最广的适应症。 (2)急性高山病(抑制脑部CA活性抑制脑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减轻脑水肿),(四)碳酸酐酶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