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83674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1届高考复习最新3年高考2年模拟(课改):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10年上海历史卷)2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 D同文馆、利玛窦解析:C。此题可用排除法,利玛窦和几何原本都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内容,不属于“近代”。2.(10年重庆卷)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解析:B,阅读材料,号召商

2、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3.(10年北京卷)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4.(10年北京卷)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

3、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 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5.(10年福建卷)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答案】D。【解析】“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

4、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启示】此题和15题都涉及到福建地方史的考查,以后对福建地方史要细化。6.(10年全国卷2)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答案】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

5、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7.(10年江苏卷)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故正确答案为D。8.(10年江苏卷)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解析:“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此人表面

6、推崇孔子,实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广东文基)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答案 B2.(北京文综)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答案 B3.(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

7、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空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 C4.(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 D5.(广东历史)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答案 D6.(广东文综)1929年5月4日国民党

8、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答案 A二、非选择题7.(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

9、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

10、”理念之间的关系。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8.(山东文综)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 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自尼 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

12、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 新的变化材料三 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上卷:“西 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3)据材料结何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 “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答案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米,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