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3348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宋明理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儒学的危机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2.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期,儒家学者把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同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创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1)理学的形成: 时间:宋代。 表现:新儒学吸收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将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2、知识点四,(2)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对理学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主要内容: a.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自主思考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提示:“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经典著作:朱熹编

3、著四书章句集注。 地位确立: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自主思考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陆王心学,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理学的影响 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4、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自主思考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宋明理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提示:宋明理学是哲理化的儒学,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导入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

5、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提示:(1)特点:哲学化(思辨性);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 (2)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

6、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

7、界本原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其封闭性。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原,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史料导入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

8、,探究“程朱”和王守仁对“理”的认识有何不同。 (2)程朱和王守仁两者穷“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提示:(1)不同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理”在心中,心是万物本原。 (2)差别:程朱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强调内心自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9、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作为求理的方法,认为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右图是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展现的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的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

10、:提炼材料“理学”“支离”等关键信息,南宋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头书册,主张“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答案:B,2,3,4,5,1,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解析:“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选B项。 答案:B,2,3,4,5,1,2.“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

11、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汉初“无为而治” 解析:探讨世界本原,又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的,以道家及宋明理学最具代表,比较选项可知C项正确。 答案:C,2,3,4,5,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

12、到其中的“理”。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2,3,4,5,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老子 D.王守仁 解析:该思想家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这符合王守仁“致良知”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2,3,4,5,1,5.图文探究:三教图 三教图为清朝丁云鹏所画。图中释迦牟尼位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孔子与老子侧坐于释迦牟尼两侧的岩石上。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过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描绘出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这幅图既表达了画家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也描绘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三教合一”的潮流。,2,3,4,5,1,(1)“三教合一”何时成为一种潮流? (2)这一潮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唐宋时期,佛、道、儒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面对佛、道文化的冲击,唐、宋儒学家发起复兴儒学的运动,导致了宋明理学的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