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31065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选择题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选题(3)01班杜拉认为,观察到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间接受到的强化属于(C)A. 积极强化B. 直接强化C. 替代强化D. 自我强化02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C)A. 动作技能B. 语言技能C. 智慧技能D. 元认知技能03学生将掌握了的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转化为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首要条件是(A)A. 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B. 程序性知识的准确性C. 程序性知识的熟练性D. 程序性知识的来源04下列有关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中,属于复述策略的有(D)A. 记忆术B. 列提纲C. 提问D. 划线05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C)A. 监控策略B. 调节策略C.

2、 复述策略D. 计划策略06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等方法属于(B)A. 精加工策略B. 复述策略C. 组织策略D. 自我监控策略07以下不属于记忆术的是(B)A. 首字连词法B. 纲要法C. 形象联想法D. 谐音联想法08以下方法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C)A. 做笔记B. 记忆术C. 监控D. 提问09有人记忆“”值3.14159时,联想为“山上一寺一壶酒”,这使用的学习策略是(D)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加工策略10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策略是(D)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监控策略D. 精加工策略11把新知识与头脑中

3、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以达到认识新知识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B)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同化策略12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C)A. 圈出重点B. 划线标识C. 做笔记D. 做摘录13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是(B)A. 精细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资源管理策略D. 复述策略14在讲授血液系统的特点前,先让学生感受河流系统的特点,这种教学策略属于(A)A. 先行组织者策略B. 认知策略C. 因材施教策略D. 组织策略15有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达到150的时候,记忆的效果最好,这种现象称为(A)A. 过度学习B. 联想C. 前

4、摄抑制D. 倒摄抑制16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识记的策略属于(B)A. 元认知策略B. 复述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17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B)A. 牢记住题目内容B.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8有关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有关信息的(D)A. 条件和动作B. 关系和网络C. 思维和理解D. 记忆和组织19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属于学习策略中的(B)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资源管理策略D. 组织策略20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

5、往往需要分析学习情境,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B)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组织策略D. 调节策略21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往往自觉地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的行为。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B)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组织策略D. 调节策略22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B)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组织策略D. 调节策略23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决定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策略中的(A)A. 元认知成分B. 元方法成分C. 元记忆成分D. 元思维成分24学习结束

6、后,学习者评价所确定的学习计划与选用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效果的情况,作为这次学习的反馈和为下次学习的做准备。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B)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组织策略D. 调节策略25考试时学生经常会根据时间来选择答题的顺序。这种认知策略是(C)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加工策略26能使信息由繁到简、有无序到有序,以减轻记忆负担的认知策略是(C)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同化策略27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梳理出所学内容的知识脉络。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加工策略28警察侦破案件

7、时常常制作一张案件涉及的主要人物关系表来协助思考,这种认知策略属于(A)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加工策略29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学习策略是(A)A. 组织策略B. 组块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复述策略30先忽略一些次要信息,着重关注问题中的重要信息的问题解决策略是(D)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简化策略31将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C)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2潜水艇设计工程师通过模拟蝙蝠的飞行特性发明了声纳技术,这样的问题解决策略是(

8、C)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3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向初始状态递归的问题解决策略是(A)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4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起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的问题解决策略是(A)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5采用一定的方法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以达到问题的解决的问题解决策略是(B)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6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D)A. 直接策略B. 间接策略C. 算法

9、策略D. 启发式策略37面对全新的问题情境时,问题解决者可以先列出一些可能的方法,然后逐个地考虑这些方法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策略是(D)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生成检验策略38找出问题空间中问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把问题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目标,并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策略是(D)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类比迁移D. 手段目的分析39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的问题解决策略是(C)A. 直接策略B. 间接策略C. 算法策略D. 启发式策略40问题解决策略中,河内塔问题采用的问题解决方式是(C)A. 逆向搜索B. 爬山法C

10、. 手段-目的分析法D. 类比迁移4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是(C)A. 小组学习B. 发现学习C. 研究性学习D. 接受学习42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这样的学习策略是(D)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精加工策略43在品德结构中,对道德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指的是(A)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44从品德的结构来看,道德认识的产物是(B)A. 道德情感B. 道德观念C. 道德信念D. 道德意识45在品德结构中,人的道德需要是否

11、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指的是(B)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46在品德结构中,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指的是(C)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47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作为教育结果的是(D)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48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作为其他成分基础的是(A)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49作为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道

12、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者结晶内化而成的道德成份是(C)A. 道德评价B. 道德倾向C. 道德信念D. 道德行为50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是(B)A. 模仿学习B. 观察学习C. 发现学习D. 强化学习51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学习过程是(C)A. 发现学习B. 探究式学习C. 观察学习D. 接受学习52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A)A. 注意B. 保持C. 复现D. 动机53一个人把观察被观察对象获得的榜样行为付诸行动指的是观察学习的(C)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C. 复现过程D. 动机过程54班杜拉认为,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属于(D

13、)A. 积极强化B. 直接强化C. 替代强化D. 自我强化55班杜拉认为,当学习者按被观察对象的示范行为进行操作时就给予强化,这种强化方式是(B)A. 积极强化B. 直接强化C. 替代强化D. 自我强化56学生习得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知识的(C)A. 产生规则B. 动作系统C. 陈述形式D. 认知策略57科尔伯格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D)A. 道德调查法B. 道德辨析法C. 道德讨论法D. 道德两难法58在柯尔伯格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B)A. 前习俗水平B. 后习俗水平C. 习俗水平D. 习俗后水平59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

14、格认为品德发展的过程主要是(B)A. 对公正的看法B. 对正义的看法C. 对规则的看法D. 对权威的看法60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推理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的阶段是(A)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D. 普遍伦理水平61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年龄是(A)A. 0-9岁B. 9-15岁C. 16-28岁D. 28岁以上62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的阶段是(A)A. 前习俗水平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D. 普遍伦理水平63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服从与惩罚定向也称为(B)A. 利己主义阶段B. 权威主义阶段C. 规则主义阶段D. 契约主义阶段64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利己主义定向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依据是能否满足(C)A. 社会规范B. 成人的要求C. 自己的需要D. 公平的标准65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