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2301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射共集放大电路(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 院系: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2013年12月3日 目录共射共集放大电路1一、 实验目的3二、 实验原理3三、 实验仪器5四、 实验内容5五、 注意事项7六、 数据分析7七、 仿真8八、 总结与发现91、 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放大电路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学习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及相位。2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影响。2、 实验原理1. 电路分析:如图(a),该电路为共射共集组态的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共集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可通过电位器Rp来调整,两级均采用NPN型硅三极管3DG6。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由于级

2、间耦合方式是阻容耦合,电容对直流有隔离作用,所以两级的静态工作点是彼此独立、互不影响的。对于交流信号,各级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前级的输出电压是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阻抗是前级的负载。第一级采用了共射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但输出电阻较大。第二级采用共集电路,虽然电压放大倍数小(近似等于1),但输入电阻大,向第一级索取功率小,对第一级影响小;同时其输出电阻小,可弥补单级共射电路输出电阻大的缺点,使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大大增强。2. 静态工作点设置与调整: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可适当提高,共集电路可通过Rp改变静态工作点。3. 测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的放大倍数Au=输出电压U0/输出电压

3、的有效值Ui :Au=U0/Ui 总的放大倍数Au=第一级放大倍数Au1第二级放大倍数Au2: Au = Au1Au2 第一级放大倍数Au1=-(Rc1/Ri2)/(rbe1+(1+1)Re1) 其中: Ri2(Rb22+Rp)/(rbe+(1+)RL) AU21 Au = Au1Au24. 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即第一级共射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即第二级共集电路的输出电阻。Ri= Ri1= Rb11/ Rb12/r be1+(1+1) Re1输入电阻Ri的测量:电阻R的阻值已知,只需用万用表分别测出R两端的电压 和 ,即有:R的阻值最好选取和同一个数量级,过大易引入干扰;

4、太小则易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输出电阻R0的测量:输出电阻的测量原理如图1-4所示。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出开路电压 和负载电阻上的电压 ,则输出电阻可通过计算求得。(取和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以使测量值尽可能精确) 5. 幅频特性的测量: 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比任何一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窄,级数越多,通频越带窄。3、 实验仪器双踪示波器 1台数字万用表 1台信号发生器 1台交流毫伏表 1台直流稳压电源 1台4、 实验内容1 按图(a)电路所示参数计算第一级上偏置电阻Rb11的阻值范围(设ICQ1=11.3mA),并将其值标在电路图上。Rb11=53.565.3k2 组装共射共集两级放大电路,接入事先调整好

5、的电源12V。3 合上开关S,输入=1KHz,Vi=20mV的正弦信号至放大器的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o的波形。调节电位器Rp,使Uo达到最大不失真。关闭信号源(使Ui=0),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第一级与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将数据填入表3-1中测量方法同实验二。表3-1 QTICQ/mAUCEQ/VUBEQ/V第一级1.055.770.69第二级8.303.360.714 打开信号源,输入f=1KHz,Ui=20mV的正弦波,测试多级放大器总的电压放大倍数Au和分级电压放大倍数Au1、Au2,将数据填入表3-2中。表3-2Ui Uo1Uo2Rl=Ri2Au1=Uo1/Ui Rl=Ri2Rl

6、=5.1kRo断开S合上SRl=Ri2Rl=Rl=5.1KAu2=Uo2/Uo1Au=Uo2/UiRl=Rl=5.1K 20mV 1.2V 0.6V 1.15V 1.12V 1.12V 57.5 0.98 55 136.65 定性测绘Ui、U01、U02的波形选用U02作外触发电压,送至示波器的外触发接线端。将双踪示波器的一个通道CH1接输入电压Ui,而另一个通道CH2则分别接U01和U02,用示波器分别观察它们的波形,定性将它们画在图3-2中,并比较它们的相位关系。 Ui,Uo1,Uo2波形图5、 注意事项1电路组装好,进行调试时,如发现输出电压有高频自激现象,可采用滞后补偿,即在三极管的基

7、极和集电极之间加一消振电容,容量约为200pF左右。2如电路工作不正常,应先检查各级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如合适,则将交流输入信号一级一级地送到放大电路中去,逐级追踪查找故障所在。3用双踪示波器测绘多个波形时,为正确描绘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示波器应选择外触发工作方式,并以电压幅值较大、频率较低的电压作为外触发电压送至示波器的外触发输入端。6、 数据分析:a. Ui=20mv 断开S: Rl=,Uo1=1.2V (共射电路:放大倍数大) (共射极放大倍数Au1=U01/Ui=60) Rl=5.1K,Uo1=0.6V (共射电路:带负载能力弱) (与Rl=,Uo1=1.2V比较时,可知Uo1) 合上

8、S:Rl=Ri2,Uo1=1.15V (第二级的输入电阻很大) Rl=,Uo2=1.12V (共集电路:放大倍数小) (共集极放大倍数Au2=U02/U01=0.98) Rl=5.1K,Uo2=1.12V (共集电路:带负载能力强) (与Rl=,Uo1=1.12V比较时,可知U02基本上没什么变化)b. 波形图能说明共射电路反相放大的特点及共集电路放大倍数约为1,图像和共射的基本同步。7、 仿真1.原理图(第一级):结果(第一级)(与输入信号相比,反相放大):2.原理图(第二级)仿真结果(第二级)(与第一级同步):8、 总结与发现1 此电路中,当通直流信号时,由于两极间采用阻容耦合方式,所以两

9、级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当对于交流信号,前级的输出电压是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阻抗是前级的负载。2 共射电路: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优点),输出电阻较大(缺点); 共集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小(缺点),输出电阻大(有点); 共射-共集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大,且相比于共射电路其带负载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3 共集变化范围窄,波形变化小,不易调到失真。而共发射极时,变化范围大,幅度变化大,波形变化大,容易调到失真,但在这种情况下调到失真为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理导致的。4 当输入信号为20mV时,第二级静态工作点可调范围大,不易出现失真现象。而当输入信号为60mV时,当调电位器时,由于输入信号大,只要稍微调一下电位器,就会超出静态工作点的范围,而出现失真现象。当输入信号更大时,就会使电路直接失真,而出现方波。但这种失真与上述失真不同。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