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1548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课件2 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就是钱江涌潮。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去观潮!,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的重点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

2、潮儿。,疏通文意理思路,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南宋,武林旧事,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小结】文言文翻译应遵守

3、“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精读课文析语言,课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描绘了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下面请随老师一道去观潮,1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一、二段的内容。 【交流点拨】当

4、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3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交流点拨】披发文身,

5、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交流点拨】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一)整体感知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围绕“观潮”刻画了哪几幅图画? 【交流点拨】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潮水汹涌图 2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水军演习图 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吴儿善泅图 4写观潮人众之多。游人观潮图 (二)文本研读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从形(仅如银线)、色(玉

6、城雪岭)、声(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几个方面由远及近。雄伟壮观。,2.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3阅读下面这首词,说说词中的哪些句子与课文的描写相吻合。,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交流点拨】

7、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三)语言赏析 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修辞,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1.能准确地运用动词。 如“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2.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 【小结】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杜甫)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