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811434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龚雄飞: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ppt(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本式课堂: 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龚雄飞 13996113966 gxf868,引 子,问题之一:卓越课堂与高效课堂之辩,在当今的中国,新课程背景下最为时髦的课堂改革,首推“高效课堂”经验。 什么是“高效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解释为: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效率”指取得的效果(学习的知识)与投入时间的关系,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理解应该是没有

2、问题的。可实际的情况就不是这样,因为“高效”主要是一个描述结果的词语,而显现结果“高效”的主要指标就是考试成绩。这是一种以教学结果来评价教育整体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问题由此就产生了。为了追求结果的高效化,可能扭曲过程的科学化,影响教育的道德化,最终可能导致教育对象的异化。,某校悬挂的一幅令人哭笑不得的标语,时间:2009年4月 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某中学 位置:该校学生厕所外面墙上,横幅上的标语文字为: “尽快调整生理节律, 彻底杜绝上课入厕。”,学校说法,“挂此横幅是推行到外地取经回来的高效课堂教学法的一部分”;“高效课堂就是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每一分钟时间。 ” “一些学生如果课间

3、上厕所,容易打乱老师上课思路;而很多学生说出去上厕所,其实是到学校闲逛。 ”,舆论辣评,“杜绝学生上课如厕,中国都笑了,笑的背后是中国特色教育导演的一出笑话!” “学生假借上厕所的名义宁可在学校偷闲,也不愿意在课堂上听课,是学生纪律性不强,还是老师的课上得太差所致呢?再说,学校有什么好逛的呢?照本宣科、乏味无趣、刻板生硬是一些老师教学的通病,如此拙劣的教学方式不改,只让学生憋尿,升学率就能高上去?才是见鬼了! 高效课堂不应从生理节律下手!” “人都有三急,要真来了有时还真憋不住,即便憋住了对身体也有害。即便上课如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甚至打断老师的上课思路,但我们也绝不能玩一刀切的杜

4、绝。如果女生来了例假不让其如厕,难不成真让该生血洒教室?学校如此名言禁止,还走高调,让条幅横行,是教育的悲哀!实在令人深思!”,不少地方,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名,直奔应试教育之实,高效课堂已经开始成为替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工具,或者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应试教育的一种新的形态。这样的高效课堂,并不是我们最理想的追求。因为,要追求内涵发展,追求优质教育,必然要选择更有品质的教育改革之道。 那么什么是“卓越课堂”呢? “卓越”的含义卓尔不同,越而胜己。 卓越课堂=过程的优化+结果的优质化 我们达标的三个阶段规范课堂、高效课堂、精品课堂,有些分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我认为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一切的改革

5、都是指向过程的改变,没有过程的优化不可能有结果的优质化。,卓越课堂=课堂温度+教育宽度+知识密度+学科深度,“卓越”的内涵,(教学驱动力)(教育公平力)(目标执行力)(思维创新力),教育引摄力,教学突破力,问题2:关于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思考和设计,这样理想的课堂,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呢?这就需要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 ,主要解决五大问题: 为什么(教育反思)? 是什么(教育内涵)? 学什么(课程内容)? 如何学(教学方式)? 学得如何(学习质量)?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中国教育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作比较性观察,或许我们就能够看出其中的主要问题 (视频教育能改变吗),传统课堂的四大缺失江苏省教科院周成平副

6、院长 有效性缺失 创造性缺失 情感性缺失 主体性缺失 根源在主体性缺失和目标性迷失怎样学习知识和为什么学习知识?课堂必须要重建教学观和知识观。 因此,中国的课堂必须要实现两大转型: 第一,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型,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传统课堂的视频) 第二,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型,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的核心理念。很明显,课堂转型其实就 是育人模式的转型 ,是教育的转型。,基于问题“学本式卓越课堂”概念的提出,以“学生学习为本”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以确立学习者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课堂“讲”是主线还是“学”

7、是主线?) 第二,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尊重统一性还是选择性?) 第三,以促进学习者成功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成功20%决定于智商,80%决定于情商?) 第四,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为旨归的资源开发; (教学配套资源是适合于教还是适合于学?) 第五,以建立学习者支持为特征的学生组织; 第六,以激励学习者学习为动机的教育评价;,思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一个模式:先学后导、互助展评 三大特征:自学、 互学、 展学 (1)融合性汇聚于交融 (2)开

8、放性兼容于特色 (3)针对性困惑于需求 (4)方向性定向与导航(自主、合作、探究的变革),17,第三步:展示激学凤举鸾翔 第四步:提升领学凤翔九天,自学合作课型,展示提升课型,第一步:情境自学雏凤清声 第二步:合作互学群凤和鸣,根据内部和外部支持系统的条件,我们设计了凤鸣山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名称为”四环两型问题导学式”魅力课堂,简称“四环导学”魅力课堂。 基本教学模式四环导学式 整体教学模式两型导学式:自学合作课型;展示提升课型。 大面积推行教学改革需要模式吗?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模式应该科学而又简单,容易被理解和操作。,首先,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四句话“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

9、少教、因学活教”。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决定着“教”的先后、多少、方式。 其次,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怎样才叫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特点?构建“五学”课堂“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学”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以“学”为主线展开的。,研制课堂标准。主要是从目标、过程、效果和特色四个维度研制标准,突出自学、互助和展评三个环节,遴选了36个评价要点,融入学科文化韵味,加快引导中小学校改进卓越课堂行动。,学本式课堂改革定位于学生的“学”,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课堂既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又要摆脱教师的“控制”,要从教师知识灌输型课堂向学生自主探究型课堂转变,激活思维,诱导

10、自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让课堂回归学生的世界,让课堂变成阳光灿烂、灵性生长、青春飞扬的舞台。 就是要:提高课堂学力, 激发学习活力, 增强教学魅力, 产生艺术张力。(精品课堂),一、学本式课堂:基于“自学”的教育卓越行动 二、学本式课堂:基于“互学”的教育卓越行动 三、学本式课堂:基于“展学”的教育卓越行动,一、学本式课堂:基于“自学”的教育卓越行动,1、传统教学是“先教”,我们为什么要“先学”?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最近的人民教育(13、14合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教改趋同想象解密。人民教育中还说:从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

11、做? 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案例1: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案例2:“8的一半”求解案例。 学生思维的僵化也难以适应当今的考试,自学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自学的时间 (2)自学的方式 有明确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且能够引发行为反思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自学。 (3)自学的工具 导学单的开发原则:功能导学化 导学问题化 问题思维化 思维品质化,南方周末201108 “美国高中生中南海访问记” 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访问中南海,到101中学和人大附中听课, 阿列克斯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数学课虽然有老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自主解题,不过绝大多数自主解题并不自主,

12、学生只是按照老师刚刚灌输的方法练习 他们只是在练习而非探索或发现。,学案导学的两大误区,第一、导学案使用的泛化 第二、导学案功能的虚化弱化了自学中的引导,强化了 自学后的检测 以知识学习甚至升学考试为唯一目标; 以“做题”为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 过程性目标主要体现在从课本、教参或复习资料上寻找标准答案; 看上去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学什么和怎么学”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如何设计自学探究问题,问题创生与教学设计的优化 要提出有利于学生思考欲望的、有价值、有难度值、遭遇理智挑战的问题;形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问题或问题链。 再别康桥课例解读 “学生的思维劳动是教师思维劳动的一面镜子。” (

13、苏霍姆林斯基) 要依据问题的难易确定分配的时间和精力; 对问题的解决及结论关注程度高。,开发导学精要。我们根据“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原则,全面启动了导学精要开发工作,努力探索国家课程的生本化途径和策略。,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知识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关系; 能够两者兼顾 第二、处理好一般问题与核心问题的关系; (核心问题要少而精,直指目标任务、重点难点,一定是较为重 大的,让学生遭遇到理智挑战的,有困惑和疑难障碍的,同时也 是极富于情景和“愿景” 的) 第三、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关系; 学生问题留白 第四、处理好核心资源与教师备课的关系; 教师问题留白 第

14、五、处理好导学精要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探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与互学,使之充分从容的展开思 维,使之深入浅出; 展学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看法;既然 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就务必要达到相应的深度,力避“浅尝 辄止”;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 引申一下”之中),二、学本式课堂:基于“互学”的教育卓越行动,(一)价值追求 (二)小组建设 1、小组规模 2、分组方法 3、成员分工 4、座位调整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方式 2、合作学习的条件 3、合作学习的交流,(一)价值追求为什么要加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被喻为近20年来西方教育最的成效的教育改革,其源头可能正来自于中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第一、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所带来的固步自封与心灵幽暗,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 第二、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 第三、有利于弥补传统讲授型课堂所带来的重点不明与难点不清,确立“以学定教”的新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这一环节设计最大的优势,是真正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备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老师预设的,难免带有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