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知识要点课件 粤教版

shaoy****197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1KB
约21页
文档ID:110803294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知识要点课件 粤教版_第1页
1/21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2.1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P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3、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还需要做什么?P40 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的内涵: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3、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和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从范围来看: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联系所学知识); (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献计献策:(国家怎样做)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②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宽人民增加收入的渠道⑤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6、为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你的建议:(实现共同富裕,各方面应该怎样做?) ①党和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富起来的地区积极支持和帮助后富的地区发展经济,走上富裕之路;②各地区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有力条件,发展经济,走上富裕道路③个人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用辛勤的汗水走上致富之路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2、如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①、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 ②、形成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③取消农业税④给种粮农民补贴⑤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 4、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①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②各地区协调互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举措: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建议?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利用科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⑤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⑥坚持科学发展观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及中国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P48 2、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性质)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二、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 3、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 民主形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 拓宽民主渠道有:如网络问政或微博问政等 4、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2)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P49 △ 2、依法治国的含义: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目的:)实行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P49 △ 3、依法治国的新方针是: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四者缺一不可的关系: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P50,△ 5、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意义)是: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6、公民如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①我们要提高守法意识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③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④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⑤积极参加各种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决定规定,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请根据材料,结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谈谈该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答:①有法可依国家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章可循②有法必依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自觉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加强对社会各部门、组织、单位的管理,依法做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二选一)③执法必严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窃取或透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绝 不姑息④违法必究对于窃取或透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要依照法律给予严厉的惩处四、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P50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P50 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政府只有依法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如何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4、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1)信访、(2)电子邮件、(3)、(4)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5)通过媒体舆论监督 △ 5、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6、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的区别? 有序参与以手段正当、目的合理、遵守规则和秩序为前提按正规渠道和途径以合理方式去控告、检举、申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上访为有序参与,聚众围攻式的上访则是无序参与经过批准的和平游行示威属于有序参与,街头骚乱则是无序参与怎样才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证司法、全民守法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依法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 21、在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青少年要提高守法意识对法律倡导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坚决不做②青少年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③青少年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④青少年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一、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怎样创建和谐社会(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创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有:①贫富差距加大②浪费严重,资源紧张③腐败现象、分配不公④生态破坏,环境恶化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⑥教育不公平⑦就业压力巨大⑧经济结构不合理,△ 4、怎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求)? 党中央强调,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 5、我们应该如何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应该给予关注、思考和批判,做到:①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6、当前我国应当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④坚持依法治国,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7、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社会公平?①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③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应该给予关注、思考和批判,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④增强公平合作意识,公平地对待自己和他人⑤增强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等二、着力改善民生 1、当前我们还面临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