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比兴手法.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79893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的比兴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比兴手法.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的比兴手法,诗经中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多的修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和“兴”常一起出现,在比拟他物的同时引出下文内容。“比兴”常联用,表示诗歌的寄托象征。,从氓找出你认为是“比兴”的句子: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的作用 结构上 过渡作用,承上而启下。,内容上 1)修辞手法的作用 通过打比方暗示男女主人

2、公从婚前的浓情蜜意到婚后的感情枯竭; 通过打比方暗示女子的容颜由润泽娇美到憔悴衰老。 比喻贴切自然,形象生动。,2)语句连贯方面的作用 暗示下文内容,即两人婚姻生活的不美满,不和谐,以悲剧收尾。,3)情感氛围上的作用 揭示女子情感由原先的柔情和痴情到后来的怨情。 而男子由原来的钟情到后来的无情和绝情。,4)主题意义方面的作用 对劳动人民勤劳品质的赞扬。,回忆你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比兴手法?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结构上 过渡作用,启示下文。,内容上 修辞手法上,孔雀失偶,久久徘徊。比作 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依依惜别。 语句连贯上,暗示下文,预示两人生离死 别的悲剧结局。 情感氛

3、围上,开篇烘托出一种哀怨缠绵又 凄清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清怨的感情基调。 主题意义上,不明显。,短歌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结构上 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上: 修辞手法上,鹿鸣、食苹的和谐美好,比喻贤才欢聚的和谐场景。 语句连贯上,暗示下文,引出自己渴望“天下归心”,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情感氛围上,营造一种众贤云集,和谐友好的欢畅氛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情怀。 主题意义上,表达作者招贤纳才之愿,建功立业之志。,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结构上:启示下文。,内容上 修辞手法上,用薇菜的生长过程比喻戍边岁月的艰辛和漫长无期。 语句连

4、贯上,暗示下文,引出主人公思归心切,忧愁哀叹。 情感氛围上,开篇表达出一种时光飞逝,不能把握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悲怨的感情基调。 主题意义上,采薇(采野菜)表示戍边战士生活的艰辛,只能以薇菜充饥。体现主人公的士卒身份,表现戍边生活的痛苦艰难,及长期背井离乡的悲切。,诗经中的其他比兴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首句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 结构上 过渡作用,启

5、下文。,内容上 修辞手法上,这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深秋萧瑟之景,比喻主人公焦急凄清孤寂的心境。 语句连贯上,暗示作用,暗示自己焦急等待却终不见人来的结局。 情感氛围上,烘托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一种难以明说的忧怨之情。 主题意义上,不明显。,作业:找出其中的比兴,试分析。 (任选其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