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079413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艺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 姓名:杨德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耿剑 20090420 II 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被誉为“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艺培养出大批为抗战服务的文艺人才,既解决 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急需,也为新中国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在革命烽 火下锻造出来的延安鲁艺更为之后各解放区成立的艺术院校提供了办学范例, 甚至为新 中国的文艺发展树立了一种“延安模式” 。笔者认为,从延安鲁艺的创办到“延安模式” 的形成与确立,之间有一个具体的过程。与此过程相适应,在延安鲁艺的具体教学与创 作过

2、程中也会有其具体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施与调整。依此思 路,本文以延安鲁艺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教育过程中诸如创立缘起与教学思 想、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组织与制度、 设备与师资等部分具体环节及细节进行梳理、 考察与分析,意在为研究“延安模式”美术教育的形成与确立及其对新中国美术教育的 影响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关 键 词:鲁艺 美术教育 延安模式 III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RESEARCH OF LUYI IN YANAN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RESEARCH OF LUYI IN YANAN A

3、bstract: Abstract: Luyi in Yanan, known as “the revolutionary cradle of literature and art”, nurtured a large number of the leaders of literature and art, who onc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which not only met the revolutionary urgent need, but also laid the strong f

4、oundation for the new Chinas art development. Not only that, the Luyi in Yan had been forged and strengthened by the revolutionary beacon-fire,so she provided Arts Institutes founded in the liberated areas with a good model of running a school. Luyi even developed a kind of “the Yanan Model”for the

5、literary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new China.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re should be a specific process from the start to taking shape and ripeness of “the Yanan Model”. In response to this process, Luyis guiding idea,course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were implemented and adjusted actually ac

6、cording to Luyis specific teaching and composing processes. According to this mentality,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of Luyi in Yanan as the object of study,and the writer tri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partly concrete links and the detail in Luyis education processes such as s

7、chool origin and teaching thought, content of instructional course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facilities and faculties, etc. And the writer also put them in order. This dissertation is aimed at giving a direc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ness

8、 of fine art education of“the Yanan Model”, and for Luyi influence on the new Chinas fine art education. Key words:Key words: Luyi Fine Art Education Yanan Model V 图录:图录: 图 1 延安鲁艺桥儿沟旧址(P1) 图 2 延安桥儿沟鲁艺校门(P2) 图 3 毛泽东的一次美术作业(P3) 图 4 创立缘起(P5) 图 5 毛泽东和参加文艺座谈会部分文艺工作者合影(P7) 图 6 1938 年鲁艺初建时的延安(P9) 图 7 鲁艺搬到桥

9、儿沟时的校景(P9) 图 8 鲁艺师生自己动手修建画室(P9) 图 9 延安鲁艺校址位置示意图(P10) 图 10 鲁艺美术系旧址(P11) 图 11 鲁艺素描教室、画架及画板(P11) 图 12 鲁艺木刻教室、凳子及工作台(P11) 图 13 “鲁艺”学员在简陋的窑洞教室前创作木刻画(P12) 图 14 王朝闻在塑杨振宇头像(P12) 图 15 王式廓在露天给美术系学生讲课(P13) 图 16 鲁艺师生用枣刺把画钉在窑洞墙上举办的展览(P13) 图 17 1945 年鲁艺美术系部分师生合影(P15) 图 18 1938 年 5 月 12 日毛泽东在鲁艺作报告(P15) 图 19 鲁艺初建时的

10、组织系统示意图(P17) 图 20 1939 年 5 月份时鲁艺的组织系统示意图(P18) 图 21 1940 年鲁艺副院长周扬(P19) 图 22 1941 年 4 月份时鲁艺组织系统示意图(P19) 图 23 鲁艺工作团在行军中(P23) 图 24 鲁艺毕业的小战士们在敌后根据地印制木刻(P23) 图 25 鲁艺学员在敌后画宣传画(P24) 图 26 鲁艺东山教员住宿区(P25) 图 27 鲁艺师生过延河上山开荒生产(P26) 图 28 鲁艺师生在开荒中就餐(P27) 图 29 “专门化”时期鲁艺美术系同学在上素描课(P29) 图 30 鲁艺师生在创作木刻(P31) 图 31 美术系雕塑组

11、在翻石膏(P31) 图 32 钟敬之: 小八路胸像(P31) 图 33 美术系在附近文庙废墟上画人物写生(P32) 图 34 教员丁里在辅导学生作画(P32) 图 35 1941 年庄言创作的油画山村的春天(P35) 图 36 1941 年庄言创作油画延安八路军一马房(P35) 图 37 华君武: 1939 年所植的树(P36) 图 38 延安鲁艺校徽(P37) 图 39 1975 年中央美院在延安王家坪开门办学(P38) 图 40 1975 年中央美院师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参加纪念大会(P39) 列表:列表: 表一:延安鲁艺美术系专业教职员概况一览表(P13) 表二:1942 年鲁艺“正规

12、化”时期美术系课程设置及课时计划表(P30) 绪 论 1 图 1 延安鲁艺桥儿沟旧址 绪论 绪论 被誉为“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艺” ,原名“鲁迅艺术学院” ,1940 年 5 月更名为“鲁迅 艺术文学院” ,1943 年 4 月又因并入延安大学再次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 ,直至 1945 年 11 月随延 安大学向东北、华北搬迁而告一段落。此前的三个名称,都被简称为“鲁艺” 。延安“鲁艺”是在毛 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周扬、艾思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 于 1938 年春在延安创办的一所集文艺教育、文艺创作及文艺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学院。 鲁 迅艺术学院

13、成立宣言这样写道: “它的成立,是为了服务于抗战,服务于这艰苦的长期的民族解放 战争” , “是要培养抗战艺术干部,提高抗战艺术的技术水平,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得艺术这武器, 在抗战中发挥它最大的效能” 。 “我们不仅为了服务于目前的抗战而工作,更进一步,我们还要为抗 战胜利以后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工作,一方面,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为了抗战,另一方面, 我们要在这些工作中创造新中国的艺术。 ” 1正是在这样的文艺思想的指引下, 加上 1942 年毛泽东 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进行思想深化,延安“鲁艺”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共 产党培养了大批的文艺干部,为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

14、了巨大贡献,同时“鲁艺”也成为中国新 文艺运动的活动基地之一, “后来各地先后成立的艺术学校都是以延安鲁艺为模型的” 2,为新中国 的文艺发展树立了一种“延安模式” 3。这种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 农兵服务,强调文艺的大众化、创造民族艺 术形式以及要求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4 等重大问题为内涵的“延安模式” ,到 20 世 纪 50 年代以后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建 设 (包括美术教育建设) “必须遵循的唯一正 确的模式” 5,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文艺模 式在之后的新中国文艺发展中的利弊影响我 们暂且不论,单就“延安模式”在美术教育 领域的形成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就是

15、一个值 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然而,笔者在收集与研读相关资料的过 程中发现,言及延安鲁艺美术教育的相关文 章虽然已为数不少,但其中绝大多数文章只 是停留在回忆录性质的历史叙述的层面。这些文章要么多见于零星发表在国内的一些报刊杂志上, 要么以资料汇编的形式被收入诸如 延安鲁艺回忆录 、 延安文艺回忆录 、 延安鲁艺风云录 、 延 1 见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 延安鲁艺回忆录G,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年版,第 3 页。 2 艾青: 解放区的艺术教育 ,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编: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纪念文集G,北京:新华书店,1950 年版,第 235

16、 页。 3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1949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就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着手 整顿文学艺术工作以构建新中国的文学艺术新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更是对新中国的美 术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作为党最信得过的文艺工作者,延安鲁艺出身的美术干部被分派到各个美术院校作为政治 和业务骨干,着手组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而在当时,除了开始借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苏联模式” 外,一个更重要的经验就是鲁艺人自己总结出来的“延安模式” 。参见郑工: 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 1976) 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38239 页;另见邹跃进: 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 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8 页;陈瑞林: 20 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58 页。 4 1942 年周扬在作鲁艺整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