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078953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六年级上学期(五四制)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4分)(1到9题各3分,第10题每空1分)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屡次(l) 闷热(mn) 小心翼翼(y)B、卑微(bi) 收敛(lin) 头晕目眩(xun)C、聒噪(gu) 踱步(du) 瘦骨嶙峋(xn)D、痴想(ch) 侮辱(w) 一丝不苟(gu)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并蒂 诀别 苦心孤旨B、虐杀 伶仃 波光粼粼C、静密 霎时 各得其所D、祈祷 驻蓄 碌碌无为3、(3分)选出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修改:将“讨论

2、”和“听取”调换位置。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修改:去掉“通过”或“使”。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修改:将“生活水平”改为“生活质量”。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修改:删掉“整整”或“左右”。4、(3分)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B、孙悟空大闹天宫C、刘姥姥进大观园 D、诸葛亮草船借剑,借东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B、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

3、的伟大理想。C、听了老师的讲解,小明恍然大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尽所能,终不愿意。6、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们是赞成明明的意见呢,还是赞成亮亮的意见?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7、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B、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C、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

4、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8、(3分)请根据语境选择得体的一项( )A、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B、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我就给你点面子去吧。”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9、(3分)下文划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当( ) 作物同病菌进行斗争,情形是复杂的:_,就是同一个抗病品种,对不同的病菌的抵抗方式也不一样。 A不同的抗病品种抵抗病菌的方式不仅有所不同 B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抵抗病菌的方式有所不同 C不仅

5、不同的抗病品种抵抗病菌的方式有所不同 D固然不同的抗病品种抵抗病菌的方式有所不同10、古诗文填空。(7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2) ,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3)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4)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5) ,终为土灰。(龟虽寿) (6)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 。 二、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6、,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12、翻译句子。(4分)(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二)阅读春,回答问题。(13分)(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7、绵绵的。(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8、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7)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8)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10)春

9、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4、选文第(1)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15、从(3)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A、 描写质地的:B、 描写色泽的:C、 描写生长旺盛的: 16、文中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分)17、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三)阅读儿子的鱼回答下列问题。(15分)儿子的鱼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10、。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鲑鱼,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

11、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鲑鱼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

12、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鲑鱼。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1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4分)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19、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我赏析( )处:20、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21、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