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775389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2009.09,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一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概述,1.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 其总宽度为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路幅宽度。,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一节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概述,2.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2.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对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车行道。供各种机动车行驶的称机动车道;供各种非机动车行驶的称非机动车道。 1)车道的净空要

2、求 横向安全距离 横向安全距离一般是指对向行车安全距离x、同向行车安全距离d、与路缘石的安全距离c,式中:V1、V2两个方向的设计车速,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中一般要求同向行车安全距离d达到1.01.4m;与路缘石的安全距离c达到0.50.8m;与墙面等构筑物的安全距离c,如在隧道中行驶的右侧安全距离1.0m。 设计车速达4060km/h。对向行车安全距离x为1.21.4m;设计初速60km/h时,宜用中间分隔带分开,使车辆单向行驶,与非机动车也应分隔开。,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 车道宽度 在机动车道上为每一纵列的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一条车道。其宽度应

3、根据行驶车辆的车身宽度,及车辆在行驶时距横向物体或车辆的安全距离确定。,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的车道数,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2)机动车道的车道数 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车速快、车道条数多的机动车道,道路中间常用双黄线作为隔离线,分成双向交通,车行道的宽度应计入双黄线的宽度。 若中间用分隔带或栏杆分开,应加上两侧的横向安全距离宽度各0.25m。 对于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的机动车道,不设中间分隔带,车道采用奇数或偶数均可,在每条车道上空的两面都装有红灯和绿灯 根据国内各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机动车道(指缘石之间)的宽度,双车道取7.58.0m,三车道

4、取11m,四车道取15m,六车道取2223m,八车道取30m。,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3)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通行能力,也称理论通行能力。,(5-2-5),式中:N理理论通行能力; hs 车头间距(m); v行车速度(m/s); V行车速度(km/h)。,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用车头间距公式2-3-8代入上式可得:,(5-2-5),福州大

5、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 可能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是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一条车道或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对于一条无横向干扰的高架快速路,在较长的路段上畅通无阻地连续行驶的车流,即可达到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 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5-2-6),式中:Np 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pcu/h); ht 连续小客车车流平均车头时距(s/pcu);,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 设计通行能力 一条机动车车道在路段上的设计通行能力指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给定不同道路的分类系数,一次修正可能通行

6、能力,以求得各类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 A.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式中:c 道路分类系数(表5-2-5); N可 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pcu/h);,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在城市道路路段上,交通管理部门往往规定将靠近左侧车道供小型车行驶,靠右侧的车道供大型公交车和载重汽车行驶,不同类型汽车的通行能力在车道上是不同的。 考虑以上因素,不计交叉口影响的多车道机动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式为:,式中:c 道路分类系数(表5-2-5); m 道路分类系数(表5-2-5); N可 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pcu/h);,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二节 机动车道,B.受平

7、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当路段上交叉口间距较小时,车流不能连续通行,因此对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还应予以修正。修正系数主要受交叉口间距和信号灯配时的影响,称为交叉口折减系数。其是无阻时的路段行驶时间和实际行驶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5-2-9),式中:Sc交叉口间距(m); V计算行车速度(km/h); a启动时平均加速度,小汽车采用0.8m/ ,混合车辆采用0.5m/ b制动时平均减速度,小汽车采用1.7m/ ,混合车辆采用1.5m/ tc交通信号周期(s); tg绿灯时间(s)。,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1.车道的净空要求 车道的净空高度为非机动车本身的高度加安全

8、距离之和。 行驶自行车的最小净高要求为2.5m,其他非机动车行驶的最小净空高 度要求为3.5m。 一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m,若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 可达67m。 一条自行车道的净空宽度按1m计。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净空宽度 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25m;在地道时,净空宽度离墙壁宜采用0.4m。,图5-3-1 单车横向宽度示意,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两辆自行车并列行驶时,宽度为2.5m;有三辆车并行时,宽度为3.5m;其余以此类推。,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一条自行车车道的通行能力,通常是按照其道路

9、的宽度内可折算成1m当量宽的车道条数去除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自行车数。 一条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连续通行的自行车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可=3600 N测/t(自-0.5) (5-3-1) 式中: N可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m); t 连续车流通过观测面的时间段(s); N测在t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 自自行车道路面宽度(m)。 建设部标准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 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 1800veh/hm。,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 一条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设

10、= 自N可-0.5 (veh/hm) (5-3-1) 式中: N设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m); 自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0.80,次 干路、支路为0.90 一条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在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城市采用大值,小的采用小值。,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3.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它又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常与人行道靠在一起,形成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与人

11、行道之间的格局,使车行道称为三幅路,俗称三块板。, 这是城市中最常见的断面形式,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道路断面宽度一般为35-50米。,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 在城市之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都较少,它们通过同一断面时在时空上错开,这时车道的路幅可以相互轮流使用,混行交通的干扰并不严重,之路上的车速也不快,可以采用单幅路得形式。非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一般用于区干路和支路,断面宽度不大于24米,车行道宽度在9-16米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 在城市干

12、路上,机动车车速快,双向交通量大时,若非机动车数量少,若非机动车道少,仍可以采用上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合在一个路幅内基本分行的做法,只是在车道中间用分隔带将双向车流分开,形成双幅路的格局。, 两块板可以减少对向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适用于双向交通量比较均匀而且车速较快的情况。主要用于交通干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只允许机动车通行,而道路断面为保证车速,在双向车行道之间采取隔离的一种道路断面。一般断面宽度在25-35米之间中间的隔离带宽度一般为3-8米,单向车道为9-12米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 若在城市干路上,非机动车数量很多,对机动车车道的占用和干扰严重,则需要在机动

13、车与非机动车之间采用物体(如:分隔带、栏杆等)分隔,形成四幅路的横断面形式。, 适用于快速干道,既要求双向的快速交通有隔离,又要使同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的道路,道路断面宽度一般为40-60米。,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四节 人行道和路侧带, 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侧带。其间主要布置的内容是人行道、城市市政公用服务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 1.人行道的净空要求 人行道的设计应以步行人流的流量和特征为依据。人行道应有良好的铺装,道面平整,排水流畅,并且要保证步行交通安全和连续不断,不被其他活动任意占用。 人行道上应铺设上盲条,在交叉口转角处的侧石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人行道应与

14、沿街建筑和绿地结合在一起规划设计,有时与步行广场、建筑小品结合在一起建造,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要改变以纯工程技术的手法建造人行道。,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四节 人行道和路侧带, 一般规定,人行道的净空高度需要在2.5m以上。 为了避免行人间相互超越的干扰,每人至少应有0.75m的人行带宽度, 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按人行带的倍数计算,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 在车站码头、人行天桥和地道等人流密集区域,人行带的宽度须达到0.9m。,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四节 人行道和路侧带, 人行道的宽度是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沿街建筑性质、路上步行人流的性质、密度和流量走动者与站立者的比例等规划设计确定的,再经通行能力进

15、行复核。此外,还应考虑在人行道下埋设的各种地下管线对用地宽度的要求。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能力的需要。,式中:Q人 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p/h); N可1 1m宽人行带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p/hm);,(5-4-1),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四节 人行道和路侧带,2.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N人)应按其可通过行人的实际步道宽度计算,通常按一条1m宽的人行带在单位时间内的可能通行能力(N可)乘上设计的人行带条数而得。以此值与规划的高峰小时行人流量(Q人)相比较,修正规划设计的行道宽度(w人)。 人行道的基本通行能力:,(5-4-2),式中: v 步行速度,一般取1.0m/s; h人行人纵向间距,一般取1.0m; w人行人步行带宽度,根据不同地点一般取0.750.9,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第四节 人行道和路侧带, 人行道、人行横道等可能通行能力。应对基本通行能力予以折减。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车站、码头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少的地方,规定折减系数为0.75,其余地方均匀为0.5。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详见表5-4-2。,表5-4-2 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 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可能通行能力乘以折减系数。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规定如下: 全市性的车站、码头、商场、剧场、影院、体育馆(场)、公园、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