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77433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情况。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3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 4 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

2、大和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别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讲话第一次使用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把加

3、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效果不理想的的原因,1.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2.经济体制和政策尚不完善,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二)追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1.忽视了经济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后来为了增长而增长,本身把增长、把追求GDP当成一个目的了,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1

4、.为求发展不择手段,比如把大楼建了再炸,炸了再建,就会增加GDP,很多地方就会过度建设,就会污染环境,就会使资源不堪重负。,3.创新能力可能不足,GDP是很大的,但是大而不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不仅要看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要看承担商品价值量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东西,是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世界上有知名的品牌的产业和产品,还是低层次的、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些产品。,(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1.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的优化程度; 公平分配和消灭贫困的程度; 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程度; 减少失业的程度,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健康的一

6、个重要标志。 除以上经济指标外,一些社会政治指标通常也被列入发展目标之中,如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个人的发展程度等。,2.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从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和赢利能力比较来看,2006年,中国500强资产总额只相当于世界500强资产规模的71,营业收入相当于世界500强的932,利润总额相当于世界500强的66。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464和944,而世界500强企业则分别是642和1467。 从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上的位置来看,尽管中国已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以自主品牌

7、参与国际市场的尚不足20。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我国迅速、平稳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战略选择。,3.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突出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知识和创造性劳动对创造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明确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5.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6.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构

8、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黄伯云院士“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问鼎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三、奋力前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层次功能:“八个统筹”的层次结构与和谐功能,二、提出背景: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一、一脉相承: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法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9、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建立“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八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了如下的表述:“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

10、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八个统筹”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用科学的发展理论分析现实而形成的新的实践观念。与较高层次的理论形态相比,“八个统筹”具有可操作性,它是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内的科学发展理论向现实转化的中介,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一)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采取“军

11、民兼顾”和“公私兼顾”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明确“统筹兼顾”的方针。典型地体现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是论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关系牵涉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重大关系,其中经济建设是重点。,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以经济建设

12、为中心的发展观跃然于纸上。,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再次系统阐述统筹兼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二)邓小平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多次强调统筹兼顾。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

13、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发展中重大关系,邓小平给予了高度关注,如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公有制为主体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

14、等,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两手抓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不但要搞好经济建设,还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优良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的提高。,(三)江泽民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集中论述了应当正确处理的十二个重大关系。这十二个重大关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

15、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四)胡锦涛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统筹兼顾提升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一方面,将统筹兼顾的内涵进行了具体规定,指出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另一方面,在原来的“五个统筹”基础上扩大了统筹兼顾的外延,由“八个统筹”扩展为“八个统筹”。,(一)中国经济的发展观历史,1、均衡发展观(19491978),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的一种发展观,其核心理念是缩小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不同

16、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实现无差异化的均衡式发展。,2、非均衡发展观(19791992),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到1992年以前我国实施的一种发展观,其核心理念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率先致富,鼓励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实际是一种强调重点的发展观。,3、非均衡协调发展观(19932002),这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到2002年召开十六大以前我国实施的一种发展观,其核心理念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协调发展。它是在非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4、科学发展观(2003年至今),(二)传统发展观的固有弊端亟待统筹解决,1、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处于“八个统筹”的基础层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就是人类不断开发、利用、消耗自然资源,并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一)“八个统筹”的层次结构,2、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