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77406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部分,陕西省千阳县中学 张健霖,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课件中部分图片取自美术鉴赏课本),一、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本节知识,大家看看这个建筑一般在哪儿有呢?,回答:在有僧人或道士修行人的那儿有。,给学生播放观看一幅当地庙宇建筑图片,那它是属于民用建筑还是宗教建筑?,回答:宗教建筑。,二、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宗教建筑的产生,宗教的产生世界宗教分为三大部分,佛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说,“一切的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 在统治阶级社会,在

2、当时科学不发达、心理空虚的时代,统治阶级利用它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劳动人民也通过它转移所受的苦难的痛苦,通过它来进行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宗教建筑的产生在那个宗教盛行的年代,也就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宗教建筑。在当时,宗教建筑一统治权力的象征,是所谓“主”或神力的寄托。所以当时产生了一大批高规格的宗教建筑。 世界宗教建筑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播放图片。,(一)、佛教建筑,大家看这个宗教建筑,它有什么特点呢? 给人以浑圆、宠大的感觉。,桑奇大塔,让学生观看课本P83页佛教建筑图片,感受分析其特点。,佛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以后逐渐传入东面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

3、著名的佛教建筑:印度桑奇大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佛教建筑特点:建筑体现出佛教的宗教理念,佛塔主体浑圆,主体顶上有方形存在。,1、佛教建筑,2、佛教建筑作品赏析,(1)、桑奇大塔,用途 印度称这种建筑为“窣”,用于埋葬佛祖或圣徒的舍利子。 外形特点桑奇大塔是一个半球形,给人以圆浑之感。半球体象征着孕育宇宙的金卵,半球体顶上的伞柱象征着宇宙之轴,三层伞盖代表着佛教的三大元素佛、法、僧。,桑奇大塔运用半球体又体现了佛教的一些教义桑奇大塔运用无棱角、带有曲线的半球体,它体现 出佛教对待事的原则。佛教教义从它的建筑外形上体现出来。,半球体周围的四个塔门象征着宇宙的四个方位。塔门上方布满许多精细的雕

4、刻。 药叉女雕像,古代印度早期农耕文化生殖崇拜的象征。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拯救人,给人治病她就是神的化身,所以药叉女形象作为佛教元素被运用一佛教建筑造型中了。它是古印度最美的女性祼体雕像之一。这个雕像在这儿起着支撑的作用和装饰的作用。,(2)、婆罗浮屠,婆罗浮屠梵文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塔”。是佛教的圣地,它是佛与菩萨修身养性的地方,是佛教徒心中的理想境界。 它建造利用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形,建起一个高台,人们在这样一个台上,向四周看都视线都比较开阔,使人们,心情舒畅,所以它是佛教徒修心养性的好地方。,问题1:大家看,高台上的塔外形与桑奇大塔有没有联系?,问题2:它有几层台子,几道门,每层台子有多

5、高(用场中人作参照)?,引导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上去过婆罗浮屠,他站在婆罗浮屠下面,向上看这个台子 ,他会产生怎样的感觉?,(二)、基督教,基督教建筑,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今巴基斯坦地区。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公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欧洲中世纪时,在欧洲占有至高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建筑充分体现出欧洲中世纪美术风格。基督教建筑有三种比较著名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1、拜占廷式建筑,、什么是拜占庭,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东罗马定都拜占庭,东罗马

6、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建筑风格的产生 拜占庭式建筑就从这个时期产生。 拜占庭建筑是以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又吸收了波两河流域等东方建筑文化,孕育生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1)知识讲解,、建筑风格特点,拜占庭时期创造了集中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穹顶依靠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来撑起,通过帆拱作为中介连接,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形成集中式开放型空间。,(2)建筑实例分析,索菲亚大教堂,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 它中间的顶非常大,位置最高,靠周围小和复杂拱帆连接,靠周围较多的立柱支撑。建筑跨度大,整体宽。 教堂四周有四个高尖的塔,那是15世纪信奉伊

7、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灭了拜占庭帝国之后,把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时新建的。,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流行于12至14世纪的欧洲。哥特建筑风格代表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源于法国。哥特式建筑,在当时,市民文化充分发展,城市教堂除了是宗教活动外还是当地社会生活的中心,它也是城市兴旺发达的标志。,(1)知识讲解,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建筑特点:哥特建筑结构和外观上与其他宗教建筑有很大不同,教堂尖骨瘦嶙峋、冷峻尖削,挺拔向上。它在结构上使用了肋架券他尖券和飞券。哥特式教堂正面一般左右各有一个高耸的钟塔。教堂正面中间有一正门,正门上面有一大圆窗圣母窗。正面立面有很多精美的雕刻。教堂内有彩色玻璃窗。,哥

8、特式建筑代表:法国的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德国的科隆主教堂、意大利米兰主教堂。,兰斯主教堂,(2)建筑作品欣赏,夏特尔主教堂,夏特尔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教堂最典型的代表。建筑挺拔向上,两尖塔高耸,正门中间大圆窗能够很好地把高空的天光或阳光纳入室内,四周高空的彩色玻玻璃窗纳入光线非常充分,使得室内彩光照耀,让宗教徒感觉到上帝的圣光照临到自己,渲染出很好的宗教气氛。,夏特尔主教堂,米兰主教堂 兰斯主教堂 (P86图见课本),米兰主教堂,问题:米兰主教堂与巴黎圣母院相比较,米兰主教堂正面外形是什么形,米兰主教堂塔尖是多还是少。,(3)师生互动赏析,罗马式建筑初期吸收基督教建筑风格,运用古罗马建筑半

9、圆拱、十字拱等,有时用简单的古典柱式和装饰。后来逐渐创用拱顶屋顶,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3、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的特征墙体大而结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上边缘做成多层小圆券,使具有美感。西面有钟楼。窗口窄而且小,位置高,一般建于每一面墙的上顶部,有封建城堡的风格。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中。,作品欣赏,比萨教堂建筑群,比萨教堂建筑群包括教堂、洗礼堂和钟塔(即伽利略做实验的斜塔)。这一建筑群中,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教堂给人以块的感觉,俯视为“丁”字形,前部圆形拱形顶。但三座建筑,相同之处都

10、有连续券空廊和古典柱式。,学生欣赏思考: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有什么不同处呢?,4、俄罗斯风格宗教建筑,形成于公元十二世纪末。 它的特征是:具有浑圆饱满的战盔式穹顶。建筑外形奇异,高耸,挺拔向上。,(三)伊斯兰教建筑,1、伊斯兰教的产生,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于公元7世纪兴起。阿拉伯帝国形成后,伊斯兰教传遍西亚、北非和西班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萨非王朝和印度莫卧尔王朝也信奉伊斯兰教。 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泰姬玛哈尔陵,、 泰姬玛哈尔陵是印度莫卧尔王朝皇帝沙杰罕为妻子建陵墓。 它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风格。它以“古兰经”中的“天国”为样本修建的。陵墓端庄、肃穆,旁边花园映衬,使

11、建筑更显优美。,3、建筑作品欣赏,2、建筑风格特点 由于伊斯兰教教义要求和伊斯兰教所在地区地理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所以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造型具有这样的特点:建筑主体方块形的概念强些,主体顶部中间有小于主体的穹顶,建筑有多种形式的拱券。门和窗采用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建筑上的纹样以几何纹样和花卉植物纹样为主,由于宗教信仰,他们禁止在建筑上使用人、动物图形纹样。,、奥马尔清真寺,奥马尔 清真寺,公元688-692年建, 座落在耶路撒冷的西侧城墙和整个城市淡黄棕色的开阔景观之上。拜占庭式结构,方块形的主体,金黄色圆顶。其八角形的平面是依据圣陵教会的圣陵神龛而来,双圈的柱列提供了一个外围的步廊,步廊上方是个浅斜顶,同时提供一个连续的表面以利装饰。建筑主体外墙上半截用蓝色连续纹样进行装饰。,三、学生作品分析 (针对图片开动脑筋,带问题欣赏),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宗教建筑韵含的文化、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信仰等 1、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中拱券有什么作用? 2、吴哥寺建筑结构复杂不?塔部分每层结构与其他宗教建筑是否相似?,吴哥寺,三、学生生联系课本实例 ,总结,这建筑有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制度?是否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四、本堂小结 提示性让学生总结: 三大宗教建筑大的特点? 三大宗教代表性的建筑?,五、课后作业 分析圣马可教堂建筑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