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076957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二下《7.1奥运开幕 》word教案 (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运开幕(认识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结合奥运开幕的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知道1时=60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编写说明北京奥运会开幕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教科书由“奥运开幕”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时间的认识,多数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钟面内容的认识往往不够准确。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对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原有的对十进关系的认识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六十进制的理解。基于以上思考,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认识钟面上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借助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

2、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认识钟面上表示出的时间。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回顾并进一步了解钟面的结构,知道钟面有12个表示时间的数,认识时针和分针。拨一拨,填一填。结合拨钟表的操作活动,了解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即1时=60分。如时针走1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1个小格是1分,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走60个小格。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认读并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精确到分的时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与时间(时刻)是一一对应的。与同伴交流怎么认时间,就是交流如何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读出几时几分。教学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主情境图并默读

3、旁边的文字和钟面上的时间信息。教师可以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交流情境图呈现的是奥运会开幕的情境,奥运会开幕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时08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说一说晚上8时08分在钟面上是如何表示的。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教学时,建议教师准备一个大的表盘,让学生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可能会说钟面上有数、表针和小格。可能会有学生只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但分不清具体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指针的长短和粗细,帮助学生记住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拨一拨,填一填。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1)可以让学生每人

4、课前准备一个(或同桌共用一个)小闹钟。没有条件的,也可以课前教师自制一个带12个数字和能转动的短针和长针的表盘。(2)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数出钟面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例如,时针走1个大格表示1时,分针走1个小格表示1分,分针走1个大格表示5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个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所以1时=60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数出60个小格。(3)在数一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拨一拨。提示学生一边拨表,一边观察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时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1)首先让学生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个

5、数,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看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如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表示的是9时。再让学生学习时间是怎样表示的,告诉学生9时可以写作9:00。(2)同桌合作。首先找出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个数字,再试着说说是什么时刻,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样要建议学生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如时针刚刚走过8,肯定是8时多,分针走过了8个小格,就是8时08分,写作8:08。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也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几分,如分针指向6(五六三十)就是9时30分,分针指向9(五九四十五)就是9时45分。(3)安排学生独立写出第三和第四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汇报时,学生会用很多方法来确认时间。例如,有一格格数的,有用乘法计算,还有用减的方法的,只要学生能够找对,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堂巡视,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容易把第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写成10:45,教师要引导出错的学生仔细观察时针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在钟面上拨出10:45让学生比较,体会二者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