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74605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1 改变生产关系的两种主要方式—革命和改革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而革命和改革是改变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生产力 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二、生产关系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 当一种生产关系与生

2、产力发展适合的时候,便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如果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只能调整生产关系;否则,保持原有生产关系就是倒,退生产力或者是打击生产力发展,如果这种现象是社会普遍性的,很可能爆发革命来推翻旧生产关系的维护者。 三、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 1改革变革生产关系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经济产生。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认识: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生产关系变革) (2)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鼓励私

3、人兴办工矿企业等。,认识: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进一步政治制度变革起了推动作用。 2革命推翻旧生产关系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旧生产关系),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新生产关系)。 (2)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经过一百多年,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结果:通过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新生产关系)。,(3)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

4、建社会的性质。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此可见:以上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旧的生产关系(旧制度)阻碍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适合的时候,便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经济政策) (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背景:战争使生产力遭到破坏。 内容:发展生产,减轻赋役、“戒奢从简”,合并州县。 影响: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出现“贞观之治”局面。,(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争使经济遭到破坏。 内容:允许多种形式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经济政策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

5、政策”)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罗斯福新政: 背景:经济大危机,经济遭到破坏。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经济政策调整: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4)邓小平的改革: 背景:文革使经济遭到破坏。,特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政策调整: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影响: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2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 (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

6、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内因),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合的时候,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存在严重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停滞不前。 影响: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探究 材料一 (如图) (1)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谁?框中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人物:唐太宗(或李世民)。思想:民贵君轻(爱惜民力,与民

7、为善)。,材料二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 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像牲畜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假如我们明智地勇敢地去做,这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 (2)导致财富杂志报道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总统提出了什么办法。 答:原因:严重的经济危机。办法:通过政府直接“募工”来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或实施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材料三 如图 (3)材料三中彩车上牌子所示的“联产

8、承包”方式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省?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答:安徽。好处: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逐渐富裕起来。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启示:国家领导人(或政府)应积极关注民生,人民也会真心拥护注重民生的政府。(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 A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2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C ) A推动政治改革 B挽救民族危亡 C促进思想启蒙

9、D发展社会经济,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发生新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体制创新”。这里的“体制创新”是指( C ) 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4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做出决定创办这一学府是在( B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5如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B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

10、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6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C ) A突出发展重工业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制定国家新宪法 7如图为1932年美国完全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重示意图。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A大力整顿银行 B缩减农业产量 C. 减少政府投资 D兴办公共工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

11、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答: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 答: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2、调整农业政策;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解放生产力,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不同时代不同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启示: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