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72415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热力环流和风课件 中图版必修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2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城市风。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学习目标定位,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随堂达标检测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栏目索引,一、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 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 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 ;D处空气密度 增大,形成 ; B

2、、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 ;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冷热不均,最简,单,低压区,高压区,高压区,低压区,(2)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 流向 。 3.常见形式: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答案,高压,低压,答案,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北半球) 1.风形成的过程,水平气压 梯度力,低,气压 梯度,大气由 向 作水平运动,风,高气压区,气压区,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3.主要作用力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地转偏向力,答案,4.风向 (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 。 (2)近地面风向

3、与等压线 。,答案,平行,斜交,【思考】,答案,为什么相同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答案 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地面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返回,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 探究活动 读“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重点难点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答案,(1)近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有何分布规律?,答案 由于地表受热均匀,水平方向上同一高度压强相等,垂直方向上气压自下而上越来越小。,(2)近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空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以及气压的相应变化是怎样的,请完成下表。,答案,答案,(

4、3)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会怎样运动?,答案,答案 由高压流向低压。,(4)图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中,主导性的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请分析原因。,答案 垂直运动。 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对流),然后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推动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反思归纳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思维拓展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2)等压面的“高凸低凹”规律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

5、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点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探究活动 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答案,答案 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 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答案,(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6、?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答案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结果。 画图略。(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反思归纳 近地面和高空风风向、风速及受力分析,方法技巧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点的风向 (1)在等压线图中,过某点作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该方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高空风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

7、风向。如下图:,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 热力环流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2,3,4,5,解析答案,解析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D,2.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净化,解析答案,1,2,3,4,5,解析 绿地有净化、降温和增湿作用。,B,对点训练二 大气的

8、水平运动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 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1,2,3,4,5,B,答案,解析答案,4.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a、d B.c、d C.a、c D.b、d,1,2,3,4,5,解析 根据图中a、b、c、d的位置可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决定风速大小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A,综合提升 5.下图是“某地高

9、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3,4,5,(1)A、B两地受热的是_,空气_;冷却的是_,空气_。 (2)图中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说明判断的依据:_。,解析答案,返回,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 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点气压大于点气压,点的气压值相等,点气压又大于点气压,故点气压大于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

10、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地流向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 (1)B 上升 A 下沉 (2) ,1,2,3,4,5,解析答案,(3)绘图略(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处空气上升,为城区,1,2,3,4,5,返回,教材P35 读图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 教材P45 复习题 2.(1)风的形成:地表相对较热,则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高空形成高压;地表相对较冷,则近地面大气收缩,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在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在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海拔高度上出现气压差异,便产生了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2)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切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见图中箭头A)。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