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96034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A版)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九) 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式扶贫提出来的。我国领导人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5 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ABC D解析:选A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错误。2(2018天一大联考

2、)近年来,每到岁末,人们总会对一年中出现的热词进行盘点,进而推出年度网络流行语。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对流行语的上述界定说明()社会意识总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A BC D解析:选C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旨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正确。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表述不科学。3(2018南昌十校联考)社会

3、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思想意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本题使用排除法比较容易,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起到推动作用,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表述正确。4

4、截至2017年1月6日,除新疆外,全国其余各省市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今年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市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我国各省坚定推进高考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的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因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表明社会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A BC D解析:选A我国坚定推进改革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不是我国坚定推进改革的原因,应排除;

5、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来解决,说法错误。5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A BC D解析:选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说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6(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人社部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确定为2017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依据

6、在于()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A BC D解析:选D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7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亮点。例如:首次在法律上正式确认隐私权,将个人信息明确为新的民事权利,胎儿也享有民事权力,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限制民事行为

7、能力年龄下降至8岁并受法律保护),“QQ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享有法律保护等。这就是说()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A BC D解析:选D题目中表述的是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故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而不是生产关系,故入选,排除。题目中,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一“民事权利宣言书”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表明社会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反映,故入选。表述与题意无关。8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

8、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哲学依据是()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业工人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要坚持群众观点A BC D解析:选D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正确。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错误。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错误。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正确。9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过去动不了、啃不下、绕过去的难点和雷区,每一项

9、变革都可能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重大利益的调整。有学者指出,改革进程越向纵深推进,群众首创精神越显重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能够突破社会存在的制约A BC D解析:选C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体现的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与材料不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述错误。表述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因,符合题意。10(2018宣城二调)“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

10、理与上述古语相一致的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D“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解析:选B题目中,“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项与题意相符。A项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哲理。C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理。11(2018乌鲁木齐一诊)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中华民族进入重大历史转

11、型期,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展开了一场跨越300百余年的诸子大辩论。对此,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是()着重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A BC D解析:选A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

12、有机结合,当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而非主要矛盾,错误;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而非先导作用,社会变革的先导是真正的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错误。12(2018汕头模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央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把宣传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作为根本目的A BC D解析:选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3、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因此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符合题意;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科学;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安庆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

14、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凝魂强体为根基,提升我国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解答时首先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有关知识,结合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发展需要改革创新。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的新推动。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不断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4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多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本省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说明该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