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68745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73017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一中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三文综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文综备课组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140分)24.春秋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大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

2、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 D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25.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 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 D强化君主专制2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B元朝

3、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2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8.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政府发布的文告。根据所学推断该文告应发布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辛亥革命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29.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

4、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C反对全盘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易被人们认可30.担住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

5、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31.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A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32.公司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

6、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转变A B C D33.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可能导致对人民自由的侵犯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C与雅典的民主制度本质相同 D赞同资产阶级代议制34.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

7、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35.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下列作品与这种文学形式风格一致的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等待戈多 第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春秋时期,吴国最初出于

8、军事需要,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秦以后,改建了邗沟新道,为以后大运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代为了转运江淮地区粮草,加强东北地区边防,解决北伐高丽转运粮草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重修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今天的京津地区,南达太湖流域,沟通河、海、淮、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运河,成为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这不仅使运河沿途城市经济发展,唐代的东都洛阳、北宋汴京、南宋临安都处于这个运河之上,而且大运河也成为维系唐宋政治中心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元初,河北永济渠不能完全通航,向东南转运粮草受限。为此,元代修筑从山东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修凿通惠河,形成

9、一条南起杭州经入大都,长达15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运河修成后,漕运十分发达,岁运粮米在500万担以上,沿岸通州、临清、济宁等商业发达,成为著名的经济都会。大运河明清两朝多次维护,对江淮间南河进行了治理。运河漕运十分繁忙,在运河上的漕船经常在11775艘以上。1855年,黄河决口,黄淮分离,而淮河下游河漕淤塞,淮南运道受到较大的影响。1874年,漕船由海轮代替。1900年,漕运全罢,海运河运全部废止。至此通行了1200多年的漕运宣告结束,运河的长途运输走向衰落。 据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1)依据材料概括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的三个主要阶段(3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重修运河的条件。(6分)(2

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后京杭运河衰落的原因(4分)。概括指出京杭大运河对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12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了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蕴含了巨大的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它往往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和利益出发,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排斥或否定其他民族的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理性情感,而另一方面它的非理性即自私、狭隘、利己和排他性却盘根错节于民族主义的肌体。这种二律背反,使得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中的演变中始终起着

11、“双刃剑”的作用。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3.(15分)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故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 商君书定兮材料二 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

12、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高闾传材料三 “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 “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2分)(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7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4分)历史答案选择题:2428:C、A、D、D、A2933:

13、B、B、D、C、A3435:B、D非选择题:40.(25分)(1)阶段:春秋时期;隋朝;元朝。(共3分,每个朝代(历史时期)各1分。)条件:国家统一的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每点2分,共6分)(2)原因:汽车、铁路、轮船海运等现代交通工具和现代运输方式的兴起(2分);河道的淤塞(2分)。(每点2点,共4分。)作用:经济和文化方面,连接五大水系,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动脉,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原和南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6分)政治方面,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量;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41.(12

14、分)【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民族主义【解析】根据材料,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进行作答:一方面是民族主义在维护本民族政治、经济权益和文明独特性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它所固有排他性、自私性等缺陷,使得国际领域内的民族冲突不断这把“双刃剑”就看民族国家如何去把握。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提炼一个观点”进行作答,切忌两面作答。【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示例一: 论点:民族主义具有理性情感的表达。(2分)论证:在西方,民族主义产生初期,在各国反封建、反教会,结束分裂割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