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62960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范进中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感知小说的三要素。感知范进形象,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赏读小说的精彩句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探究小说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习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

2、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然而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范进中举。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2.作品介绍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嗑西北风(h) 作揖(y) 带挈(qi) 相公(xing) 醺醺(xn)行事(hng) 长亲(zhng

3、) 腆着(tin) 亚元(y) 解(ji)元 啐(cu) 绾(wn) 桑梓(z) 轩敞(xun) 锭子(dng) 拙病(zhu) 商酌(zhu)理解词语。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环节二自主学习说的中了相公。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

4、过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跌倒。第四层写疯走集上。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1.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请找出写范进的内容,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

5、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对范进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塑造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现:先傲慢而后恭谦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

6、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2)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

7、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3.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张乡绅这个人物比较特殊,他是另一种类型的热衷于势利的人。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4、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二、探究小说主旨1.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试找出这些变化。(1)中举前:经济状况非常恶劣,住的是“茅草

8、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去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啐”他唾沫,他还“唯唯诺诺”。(2)中举后: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3)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世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势利虚伪的丑态。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9、,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3.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4.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

10、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三、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1.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比,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

11、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2.除对比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请找出来,说说其效果。范进中举惊喜的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3.讽

12、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胡屠户、张乡绅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教学板书范

13、进中举吴敬梓中举前:甘受屈辱醉心功名 范进 经济、地位的中举后:虚伪世故 巨大变化环节五拓展延伸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请你也试着写一幅对联,表现小说主旨。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看今朝,有权有势,都来锦上添花。2.课外阅读小说儒林外史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紧紧抓住了小说体裁的特点,先从范进中举前后众人的言行对比开始,既分析出胡屠户、乡邻、张乡绅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对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意识到范进的发疯有它的社会性和必然性。然后再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探究其发疯的原因。由可笑、可怜到可悲,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到小说的讽刺艺术。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对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