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63643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449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1.练高考1.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2. (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威廉廷得尔希

2、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3. (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的内容观点主要有理性和法律,这位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最朴实的法律,这是典型的孟德斯鸠的思想。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是理性的体现,而且他主

3、张“三权分立”,将国家权力分开化,这样更有利于民主,对国家政治更有利。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定位】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4. (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C【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5. (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8)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

4、,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答案】(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解析】【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与卢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2.练模拟

5、1(2017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说明A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C人文主义思潮对当地产生影响D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文艺复兴的核心为人文主义,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和现实人生的幸福,反对等级观念,反对蒙昧,故C项正确。A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B项曲解了题目信息的本意。考点: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精神,重视人的世俗生活,反对教会的神学思想控制和束缚。而宗教改革则在坚持宗教信仰的前

7、提下对教会进行抨击,因此二者反封建的方式不尽相同。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14世纪意大利彼特拉克诗中的女主人公劳拉已不是中世纪文学中的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类型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的新女性,人物原型劳拉虽已失去了昔日风采,但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劳拉芳容,这反映了彼特拉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A宣扬爱情面前人人平等B体现了鲜明的惩恶扬善特征C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D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答案】D【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个性解放色彩4(2017届黑

8、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月考历史试卷)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C【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宗教改革“因信称义”5(2017届湖南省衡阳县五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

9、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与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比较。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而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因此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选C。A项错误,英国革命发生在17世纪;B项错误,不是通过宗教改革运动获得的启蒙思想;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虽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是发生的却比较晚。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启蒙运动表现6(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上实验班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

10、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故本题选B。A错误,因为他们研究、阅读很多自然科学著作。C错误,因为他们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与文艺复兴相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特点3.练原

11、创1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答案】A【解析】2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12、A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B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C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D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批判封建教权和封建王权,材料中“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说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虚伪,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

13、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A【解析】4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观点产生于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不再把希望寄托于飘渺的来世,提倡追求今生今世的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

14、知识。据此可以判断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5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答案】C【解析】6马丁路德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这表明他认为A神职人员应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B所有人都是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C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应信奉上帝D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马丁路德”、“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等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甫和主教”,即体现信徒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C和D两项表述与题干意思无关,而且表述本身错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