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3631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以文为例 读写结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周宁县实验小学 张东菊(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

2、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三)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以致用,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

3、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练读课文,做好批注。(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感受松之“奇”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咱们如果不能“行万里路”,总能“读万卷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你对黄山的印象? 3、过渡语:看,这就是黄山,(出示图)它在我国安徽省黄山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

4、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齐读读题黄山奇松。 5谁能读好课题?你的朗读想告诉人们什么?,你们觉得哪个字应该重点强调一下?你的朗读也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想问什么问题?【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

5、生是学习的主人。】二、潜心导读,品味松之“奇”1、带着思考,走进课文。先去寻个最佳观赏点,你会选择什么位置?你怎么知道?指名读句子,解释“黄山决胜处”。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2)谁愿意来读一读?(3)分别板书:(师提醒:提笔即是练笔时,注意头正肩平背直足鞍。)迎客松、(生)陪客松、送客松(4)读松名,奇特吗?3、过渡:是否名副其实呢? (1)先看迎客松,谁来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找,迎客松有什么特点?(2)追问:你从哪些词知道的?(3)指导朗读:像这样的词我们称为重点词,朗读时可以

6、加重语气读读。可以放慢速度练练。可以增加气息的回音读,琢磨琢磨。还可以轻轻地读,试试(2)交流反馈(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迎客松的奇?汇报“遒劲”。看图观察,你觉得迎客松的枝干怎么样?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2)读出迎客枝干粗壮、雄健有气势的特点。汇报:郁郁苍苍”是什么意思?(青翠茂盛)读出迎客松郁郁苍苍的特点。(3)汇报“饱经风霜”A、理解:饱经风霜指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B、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提示:

7、找找看,课文中告诉我们黄山松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悬崖上) 还有哪里写到黄山松的生长地方呢? 2、出示: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3、这些黄山松都长在悬崖上,生长在石缝里,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它们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它们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 夏天,它们饱受 冬天,它们饱受 暴雨中,它们经受 少雨年份,它们又经受 4、黄山上的每一棵松树都是无数次地经历这样的磨难,用书上的一个词语说,那就是饱经风霜。可是它却能长得如此潇洒挺秀,你说它奇不奇? 5、对,它饱经风霜,

8、却依然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板书:生命力强) 6出示:(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她的表现又怎样呢?呼呼的北风来了,迎客松仍然( )。炎炎的烈日来了,迎客松仍然( )。来了,迎客松仍然( )。师: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酷暑,一千多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充满生机,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称奇!而这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黄山松的精神所在。谁能把迎客松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2、还从哪看出迎客松的奇?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1) 这是一句什么名?把什么比作

9、什么?2)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想象,热情的迎客松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迎客松多么热情好客呀!)3、看,有人根据迎客松的样子,创作了一幅铁画。同学们猜一猜,它挂在哪?(人民大会堂迎宾厅)(1)它有资格挂在那吗?(2)学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小结: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强,让人称奇,有诗人情不自禁地为它作了一首诗: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让我们再一次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迎客松的奇特。3 过渡:除了迎客松,课文还介绍了两棵松,分别是:陪客松、送客松 学习“陪

10、客松和送客松”部分1、自由朗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读后想一想,它们奇在哪?汇报“陪客松”,完成填空:我觉得陪客松奇在 因为 ,所以我觉得它奇在 。3、陪客松伸展它那宽大的臂膀,为游客遮风挡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们也送一首诗给它:玉笋峰前四翠虬,荫凉盖下涌人流。千年陪客情不悔,任尔狂风暴雨稠。4、让我们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汇报“送客松”我觉得陪客松奇在 因为 ,所以我觉得它奇在 。(1)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2)看,这就是送客松,它的样子既像在向游人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面对即将离开的游人,送客松又会

11、说些什么呢?也送一首诗给它:虬枝苍劲臂双伸,灿烂容颜面带春。好客黄山松老子,殷勤作揖送游人。(3)把你对送客松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四、观看录像、升化情感。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想看吗?(出示录像)2、你都看到了哪些松?这么多的松树,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姿态万千3、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A、同学伸出手臂,边读边做动作(板书:奇 热情好客)句一:迎客松的奇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12、 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

13、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指生填空) 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再读句三。B、理解“遒劲”“郁郁苍苍”C、感受“饱经风霜”师:先来看看第一句话,指名读。这句话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词有哪些?”(“遒劲”,读理解遒劲。饱经风霜(查理解: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郁郁苍苍:反义词“草木凋零”“枯枝败

14、叶”)这三个词中哪个词背后的含义更深?(饱经风霜)想象一下,这棵迎客松有可能经历了那些艰难困苦的生活或斗争?(结合你充满感情的理解,咱们一起把迎客松的饱经风霜仍然生机勃勃读出来)(注意:读好转折点“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烈日炎炎,隆冬飘雪,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历经了800多个春夏秋冬,饱受风吹日晒,虽然

15、饱经风霜,(请刚才那一生读。)饱经风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顽强、坚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吗?来,同学们读好这句话,让迎客松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在我们心中。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又因为它外形的独特,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让下面在座的老师们感受到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出示无诗句迎客松图片)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看到这株饱经风霜依然郁郁苍苍的迎客松你想说什么?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出示诗句幻灯片)。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