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3628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知道地域文化的含义。2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特点。(难点)3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阅读教材P41P4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文化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文化的形成。2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3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正误判断:(1)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

2、,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2)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3)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示】(1)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2)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地域范围的大小没有关系。(3)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教材整理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阅读教材P42P43,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2影响(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2)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表现特点:地域文化对建

3、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很快改变。正误判断:(1)在同一个国家的城市其文化特征基本相似。()(2)我国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提示】(1)同一个国家的城市也会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产生文化分异现象。(2)我国北方园林以红、黄为主色调,追求荣华富贵;南方园林以黑、白为主色调,显示了追求宁静、闲适的心理需要。(3)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

4、2:解惑:疑问3:解惑: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材料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

5、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探讨: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探讨: 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提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人群中传播。1地域文化的地域性2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地区人口分布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东部农耕区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

6、现在楼房增多西部牧区人口分散,密度很小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厂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3.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北方南方耕地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传统民居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热主食面食大米运动项目冬季溜冰游泳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1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B(1)这两幅景观图中,A图位于我国的_方,B图则位于_方。(2)A、B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风俗习惯B气候条件C生产活动D地表形态(3)简析A景

7、观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间的密切关系。【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A图为竹楼景观,应位于我国南方湿热区域,竹楼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侵袭等。B图为我国北方的窑洞,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区,该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利于适应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特点。【答案】(1)南北(2)B(3)其建筑特点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材料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城市广场并鲜明地打上了古希腊文化精神的烙印这个开放的空间既显著地体现了古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精神,又给古希腊民主精神的进一步拓展

8、开辟了广阔的场所。在中国传统社会,城市广场形态所反映的是与西方城市有明显区别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在构成形态上呈现出一种“边界原型”。福科指出,城墙是中国的一种象征,“我们想到中国,便是横亘在永恒天空下面一种沟渠堤坝的文明,我们看见它展开在整整一片大陆的表面,宽广而凝固,四周都是城墙”。这种对平面化展开的空间的封闭性的强调和西方城市空间的“地标原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虽然清朝紫禁城太和殿前的场院十分宽阔,但却是普通人绝难进入的,所以不具备广场开放的公共性。 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态是与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文化相对应的,体现了封建皇权对社会空间的严密监控。探讨:古希腊广场建筑风

9、格反映了西方文化的_性、_性,而古代中国的广场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_性、_性。【提示】外向开放内向封闭探讨: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而美国街头,除特殊的建筑,不允许有围墙。这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提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探讨:青藏铁路的终点站为拉萨火车站,其整体建筑风格突出了藏族特色,你能说出这样做的原因吗?【提示】拉萨市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藏族文化的烙印。拉萨火车站是拉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建设必须要体现藏族的地域文化,才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到拉萨市的整体风格之中。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

10、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布局美国城市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物高度向郊区递减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发展历史不同欧洲城市市中心有广场、大教堂等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地域文化

11、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中西地域文化差异美国建筑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建筑风格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中西统治权力不同2城市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读材料,回答(1)(2)题。 【导学号:27290025】(1)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城市交通网

12、的结构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BCD(2)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内向性封闭性ABCD【解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在城市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答案】(1)B(2)D欧洲宗教建筑探讨:图中建筑多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目前一般位于城市的什么位置?【提示】中世纪。中心区。探讨:东西方古代城市建筑布局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

13、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1欧洲发展历史悠久,保留有大量历史建筑。2市中心有广场、大教堂及市政厅。3封建社会,欧洲城市往往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中国城市则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这说明()A中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B中西统治权力不同C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解析】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所以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在中国,则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城市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答案】B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居民、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2题。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海鲜牛羊肉山货腌腊制品ABCD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解析】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