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63566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765536.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3 近代世界思想(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考向一 文艺复兴1. 讲高考(1) 考纲要求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及其向西欧其他国家的扩展。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2)命题规律 文艺复兴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

2、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及向西欧各国扩展;三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该专题在复兴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它可以辐射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复兴这个专题时也可以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且从中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例1(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B有意恢复被束缚的人性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

3、分析:从材料中的“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是通过“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说明彼特拉克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被束缚的人性,故答案为B项。材料强调人的作用与地位,没有涉及属于启蒙运动核心的理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对神的彻底否定,排除C项;彼特拉克并非崇尚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制度,而是利用其文化中发扬人性的内容宣传自己的主张,排除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彼特拉克例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151

4、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2.讲基础核心词:人权VS神权、享乐主义VS禁欲主义、世俗权VS教权、科学VS愚昧、人性到理性1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权VS

5、神权(1)背景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社会现实: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3)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是英国典型代表。(5)历程: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6)影响:解放了思想,天

6、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讲典例【例】(2017届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观点产生于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趁热打铁】(2017届河南洛阳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

7、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兽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答案】D【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4.讲方法在复习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时,考生首先要识记并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的内容;文艺复兴过程中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成就;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相关内容。其次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纵向联系, 5.讲易错【题目】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

8、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错选】A或D【错因】考生对题目中文艺复习和维新思想宣传的手段掌握不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提到,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故B正确。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属于宗教改革,故A排除。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属于维新变法,故C排除。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属于一般的手段,不能体现其高明之处,故D排除。【反思】结合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复兴”的含义和手段考向二 宗教改革1. 讲

9、高考(1)考纲要求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规律本知识点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比复习。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本知识内部的考点联系与区别。例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名师点睛】本题以英国天主教神

10、甫威廉廷得尔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权威,但不主张信仰自由,更不主张废除天主教。这一知识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我们要讲明白、讲透彻。例2(2017届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马丁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卡)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这些主张A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D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考点:西方人文

11、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2.讲基础宗教改革(1617世纪)“因信称义”VS“因行称义”(1)背景: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3)主张:“因信称义”;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4)新兴教派:路德教派、卡尔文教派、清教。(5)性质: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6)意义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

12、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讲典例【例1】(2017届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白由和独立性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答案】C【解析】考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趁热打铁】(2017届陕西西安铁路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

13、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的信息说明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但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故D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B不是资产阶级;中军事实力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原因【例2】(2017届

14、河南洛阳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 B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C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 D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趁热打铁】(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有学者这样评论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依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在

1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宗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宗教改革家和市民阶层D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领域的表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故A项正确。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启蒙运动的理想,故B项不正确。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主要是宗教改革家或国王,故C项不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宗教领域的变革,它可以反映一定的政治要求,但还不是政治变革借助宗教变革表达其要求,故D项也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4.讲方法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对比来考查,同时也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