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3447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年份及题目题号、题干、分值题型题型题号、题干、分值

2、年份及题目2016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016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概括传主事迹题(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概括传主事迹题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题(

3、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2016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概括传主事迹题(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2015高考全国卷朱东润自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015高考全国卷将军赋采薇(戴安澜

4、)(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概括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题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赏析传记的艺术手法题概括传主事迹题(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5、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题传主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2014高考全国卷科学巨人玻尔(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014高考全国卷爱国科学家邓叔群(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6、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概括传主事迹题概括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题(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题概括传主事迹题(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

7、备考有方向高考课标全国卷自命题以来,至2016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体选择上十分稳定,均为传记。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能力点相对固定,4个题目,第(1)小题是五选二的分析概括题,侧重信息的筛选整合。剩下三题涉及的考点:概括传主事迹或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概括(分析)传主形象;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传记的艺术技巧;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在选文方面,传记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热点文体,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3传记阅读命题重点:传记文本是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方面来考查,侧重从“人”(传主形象)、“事”(传主事迹或人生经历)

8、、“法”(在运用“事”来展现传主的形象过程中的各种技巧)、“情”(传主身上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四个方面命题。二、因考点需知文体特征高考对传记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的“人”“事”“法”“情”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传记的文体特征。(一)传记及其特点内涵特点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通过记述传主的人生经历或事迹(事),以选择、剪辑、组接等形象化的手法(法),来展现传主的精神、风貌、品质(人)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这里面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情)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文学

9、性传记是介于史学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尊重历史与事实;又有文学特征,运用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因此,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注重文学性与真实性、形象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灵活性作为一种叙事文体,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简明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语言风格讲究多样化、个性化,如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的生活和贡献,语言兼有叙述性、概括性、议论性色彩;而小传则主要介绍人物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文笔简短集中,往往是粗线条的(二)传记种类自传自己给自己写的传记,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

10、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如老舍自传;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如富兰克林自传小传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启功传奇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评传画传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如梅兰芳画传其他传记的其他种类,如大传:指那些记述全面、篇幅很长的传记,如马克思传,这类传记不仅再现了传主的一生,而且生动地再现了传主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忆录:较为全面系统地描述人

11、物生平事迹,也是传记的一种,如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三)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因此,高考对传记的命题就是从人、事、情、法四方面命制的。考生对传记的阅读,可从传主入手,梳理传主事件,来洞悉传记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态度、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具体读文“四步骤”:第一步:明事事件是传记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不同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明事时要先画出叙述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

12、的相关语句,如时间、地点等,然后筛选概括出事件。第二步:知人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传主,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第三步:辨法所谓辨法,就是考虑作者在运用事件展现传主形象时运用的各种手法,包括选材组材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通过这些方法来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四步:察情所谓察情,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涉及作者想通过传主反映怎样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等方面。作者

13、为传主立传,力求客观真实是其原则,但在这一原则下,作者并不是没有情感的投入,并不是没有判断的态度,把握这一情感态度,对理解传记的内容,正确评价传主的事迹和品格都有重要作用。三、例析读文技巧和命题着眼点(2016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

14、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

15、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