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63168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思考 导育 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它既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又是一个有专门组织的教 育过程。近二十年来,课余训练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人 才,在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及校 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 而,由于对课余训练缺乏应有的文化认同,课余训练的文 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尚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本文力图从文 化发展的角度,对课余训练的文化认同、文化的传递和创 造以及文化热点问题等进行梳理,在此意义上阐释课余训 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其文化、教育 价值,完善其人文精神的构建。 1 课余训练的文化认同

2、 体育是人类社会多元文化家庭中的一员,已在人们的 思想、观念上逐步达成了共识。但社会对体育的文化认同 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中最具活 力的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重要“结合点”。 谈及对课余训练的文化认同,势必涉及对与之联系紧密的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文化认同。 1 1 学校体育的文化认同 中国古代教育中,体育的人文地位与作用即被长期忽 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明确地带有对体育的双重价值标 准,他曾说:“筋骨之力不如仁义之力荣也”。说明儒家思 想只注意到了体育的实际功用。而鄙视体育的社会价值。 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的儒生也无不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作为人生求取功名的座右铭

3、。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文化 和教育中,体育一直被视为“行伍”之列,人们对学校体 育的文化认同以及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仍 然认识不足,无时无刻地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实施产生着 消极的影响。 英国学者梅因托什认为,过去往往把身体与文化的关 系视为自然同价值对立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体育的生物作 用,但却贬低了它的文化价值。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是 人们在身体运动中,实现自我潜能、刨造美善、增进身心 完善的运动过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轰动一时 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体育运动也许是更好的学 习模式”。美国体育教育家艾斯纳博士也从本质主义的观 点出发,提出体育教育是人类文化和身体运动极特殊

4、的方 面。可见,体育教育不但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智 t - “ 7 赫忠慧宋尽贤 ( 北京大学体育部北京1 0 0 8 7 1 ) 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 一个基本方面,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 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引自联合国体育 宪章) 。而体育应不仅仅“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提 供强健的肌肉和有氧运动,同样也可以提供竞赛、社交活 动、体能自测、探险和良好的情绪。体育给人们带来了更 多选择和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于尔根帕尔姆博士。 运动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 ,为人类健康发展,在培养 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及校园文化

5、建设过 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同样,课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 人的过程中也同样具备上述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 1 2 竞技体育的文化认同 2 0 世纪8 0 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信息化时 代的到来,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文化中最具影响的部分。 “在奥运会的促进下,体育使整个世界第一次融合成一个 大家庭( 于尔根帕尔姆) ”。竞技体育无疑是世界主体体 育文化,在体育领域占据着最高层次,并一直是体育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之所以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少年学生在全 面、正确认识竞技体育的功能与意义的基础上,接受运动 训练、系统地体验

6、体育运动对人类的综合作用与影响,在 运动中铸造自我,不断她迎接科学运动训练对人身心所带 来的适应性挑战,最终会欣喜地体会到,科学运动训练的 过程就是运动对人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而这种运动性积 累是其他任何社会教育活动所不可代替的,具有一种培育 人的特殊含义。 当今我国盛行的各种竞技体育活动绝大多数来源于西 方近代的竞技体育活动,原因在于历史上长期的封建文化 从本质上与竞技体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压抑着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而新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先发展,具 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文化背景,中国的竞技体育始终与民 族的命运、民族的解放、振兴事业保持着天然的血肉般的 联系。正是这种带有政治、民族色彩

7、的竞技体育价值使竞 技体育的文化价值及其教育功能一直未引起教育界和家庭 的足够重视,也使包裹着浓重竞技体育外衣的课余训练的 功能和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这些均有待于 进一步地开发和阐释。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就是用自己创造的文化优 化和发展自身。在有广大学生参与的班级竞赛、校运会, 甚至一般课外活动中,得到胜利后浸透着汗水的笑脸比几 9 I 番霹繁肇繇美 鬟囊 黛莹蘸 个奥运会冠军的“名利”重要的多,胜利使人看到了自己 的价值失利也会激起人们继续努力的意志和决心,二者 对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3 课余训练的文化认同及地位 洛杉机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金牌零的突破,激发了 全国

8、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加强竞技体育 人才的培养工作,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布了 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的通知,规划明确指出z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 模和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必须 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使体育运 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I ,“通过正确的课余训练, 不仅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 人才,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同时, 1 9 9 0 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 中,也对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做了

9、明确的措示和规定。现 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 0 条也明确规定:“学 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体 育竞赛”可见,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余体 育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 人才,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在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方面得到发展的同 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科学文化知识合格,并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才能的优秀人 才”( 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 规划) 与体育课相比。课余训练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形式, 是在全面

10、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专才教育,它遵循的是教 育和运动训练的双重规律,虽然它与其他专业教育在各自 的具体目标、方法手段、对象、教育内容、科学依据不尽 相同,但从广义教育的含义来看,二者同属教育范畴,同 样是一个全面教育的闯题。它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在 由少数人的竞技带动多数人的参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是独 特的。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实现的。 2 课余训练中的文化传递与创造 2 1 培养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人 2 1 1 塑造人才素质 人类社会已经迈进2 1 世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培养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竞争能力的全 面发展型人才。而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体育的竞争包 含着广泛而

11、深刻的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挑战,而 且这种挑战意识可以明显地迁移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 通过课余训练能够培养出未来社会人才所需的努力拼 搏、不断创新、百折不挠、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 神;通过艰苦卓越的训练和比赛,可以磨练一不怕苦,二 不怕死的坚强毅力和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韧性 比赛中 的胜负得失涉及到集体、地区甚至国家的荣辱,也可以使 9 2 人们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无私的执 法。可以诱导人们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以 及民主意识和奋进精神。而这些素质正是在激烈竞争的社 会中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2 1 2 促进人的社会化 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

12、界体育运动高峰,固 然是课余训练的重要目标,但课余训练作为教育的良好形 式,其过程对于修炼人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对于培 养一个人的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和积极勇敢,果断、顽强、 拼搏等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促进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 意义。 课余训练中进行的教育能够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全部参 与运动,充分体验到人体运动的乐趣。培养人们在从事工 作时竭尽全力投入的习惯。一般地说,竞技体育在促进人 的社会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是指少年儿童 接受各种社会影响,认识课余训练,产生兴趣,加入其中 的过程。学校在此过程中有责任激发学生的运动天赋,创 造运动成就;另一方面是指青少年通过参加课余训练。在 身、

13、心等诸多方面发展成熟起来,为日后踏人成年社会打 下基础的过程。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参与其中的 学生受益终身。 2 1 3 开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培养体育后备 人才 学校开展课余训练不仅是运动员全面教育的需要,也 是运动训练本身的需要。二者的这种教育性,是使竞技体 育与学校体育能够融合的基础,也是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 理论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运动员大 都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 合格人才的需要。学生应该在这一时期打好文化科学知识 基础,同时遵循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把握其在成长的不 同时期的特殊性,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另 外,“

14、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的不是靠最大限度地发 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而是靠挖掘运动员的智慧( 马特 维也夫,苏联) 。”因此现代竞技运动不仅是体能和意志 的角逐。更是科学技术的较量。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实现科技引入和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体育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广泛开展学校、群众体 育活动的基础上从中发现优秀运动员的苗子,进行多年 的课余训练,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基 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员及其后备力量,是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 2 2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种 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

15、人文氛围、校 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文化即 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特色和个性。 课余训练对于促进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有着重要而 积极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2 2 1 精神文化层次 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余训练和各种比赛活动,将推 一jj : 爹喾发氲筌爻篇) 动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活 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凝聚力,丰富学校 的社会形象,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 设,使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有朝气、有个性。如深深扎根 于最具文化气息的大学校园里的C U B A 联赛就是在课余 竞赛项目本身固有的文化

16、特点的基础上,以体育竞赛为载 体,丰富、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C U B A 的举办。 校际之间的交流频繁,加之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它对于各 参赛队学校和主办校知名度的提升正逐渐发挥出潜移默化 的功效。 2 2 2 物质文化层面 课余竞赛的各种比赛都需要在体育设施内进行由于 体育建筑的社会容量大,国际影响大,占地面积大建筑 风格新,因此体育建筑的造型、色彩、功能,常常作为 一种文化影响着社会心理。课余训练与竞技的广泛开展。 无疑会对体育物质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体育设施、 器材的建设步伐。当然,物质文化也并不是单纯的器物, 体育环境、体育宣传、体育商品等也同样包含在内,这些 都将随校园课余竞赛的开展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加强。 3 课余训练中的文化热点问题思考 3 1 在课余训练中定位“高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都片面地理解了“高水平”, 认为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定位在国际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的运动员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学校或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 和体育经费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