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30500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 语 文执教人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殷业凤课目名称天火之谜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详述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用理清顺序、抓关键词、融入环境的方法,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2.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3.品析自然环境描写和和社会环境描写,体会文章烘托的写法。学情分析 天火之谜这个科学故事,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文章层次清晰、用词丰富、描写精彩,内容中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内容,弄懂实验原理,复述实验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述过程中,学习理清顺序

2、、抓关键词、融入环境的方法,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并体会人物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品析自然环境描写和和社会环境描写,体会文章烘托的写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详述课文第四自然段,学习用理清顺序、抓关键词、融入环境的方法,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2.体会人物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品析自然环境描写和和社会环境描写,体会文章烘托的写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一、导入1.用文中语句分别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火之谜。这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屏幕

3、上的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语句来概括。2.概述全文。现在你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了吗? 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办法真好。如果你再“改一改”,把重复的主语合并一下,后面的“富兰克林”改成“他还”就更加简洁、明了了。3.引出“概述”和“详述”。同学们选用文中的语句,运用“加一加”“改一改”的方法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同学们这样对文章进行 “概括性复述”,就叫“概述”。概述简洁明了,可如果这样来讲故事,你喜欢吗? 要让故事吸引人,就要具体、生动、形象,这样讲故事叫做“详细性复述”,也就是“详述”。4.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详述第四自然段。(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通过概括

4、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再将这三句话合并为一句,引导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应该简洁明了。接着引出“概述”和“详述”的概念。最后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详述第四自然段。)二、详述第四自然段(一)实验准备 1.圈画材料和作用。同学们可以在书上用圆圈圈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再用横线划出各材料的作用。请一位同学上来圈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各材料的作用。而在指导学生做批注时,应该讲清楚如何做批注,这才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做,将做批注落到实处。)2.组拼风筝。请同学们打开手中的ipad,找到相应文件,来拼一拼吧!3.学生练说。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说得怎么样?(说得

5、很有条理)4.小结。是的,他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实验材料,这叫做“有序”,我们在进行详细性复述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理清顺序”。(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中,通过圈画、组拼、复述三个环节让学生弄明白实验所需材料及各材料的作用,同时知道详细性复述的第一个要领:理清顺序。)(二)实验过程那实验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找关键词。 1.圈画动词。指名回答,随机变红:放;拴,结,系,攥;发现;靠近;喊道2.学生练说。这一连串的动词将富兰克林放风筝时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又具体,让我们似乎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能借助这些动词也来给我们讲讲实验的过程吗?A学生自由练说。B请个别同学说。3.小结。刚刚这位同学抓住动词复述了实验

6、过程,像这样的词语就是关键词,我们在复述时要“抓住关键词”。(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中,通过找关键词和复述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同时知道详细性复述的第二个要领:抓关键词。)(三)融入环境 1.师生交流差别,发现“环境描写”。2.品析第一句环境描写: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A说说它交代了什么? 那两个词能看出当时的天气?B 出示:电闪雷鸣图。说说你的感受?C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你对当时天气的感受。3.品析第二句环境描写: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A分析修辞手法,想想画面。B此时,在你眼前浮现的仅仅是一只渺小的风筝吗?请你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7、,想一想这只颠簸、摇晃的风筝就像谁?云海就如同他面对的什么? C人物形象此时在你眼前浮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D点到烘托通过勾连上文,了解富兰克林做实验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难,以及实验时的一句环境描写,富兰克林的形象在我们眼前越来越清晰,他的品质也越来越打动我们。E再读这一句话。5.品析第三句环境描写: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A和前面两句比比,此时的雷电怎么样? B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亲身来感受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雷声。C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想干什么?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呢? 6.品析最后两句。他是怎么做的呢?谁

8、来做富兰克林喊一喊?他为什么欣喜若狂? 7. 复述:融入环境说具体(1)同学们,在复述时,恰当地融入当时的环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实验过程的危险,更烘托了富兰克林面对冷嘲热讽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2)下面就让我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融入环境描写,来试着复述实验过程。A自由练说。 B指名说。(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是学习的重难点,既要揣摩文本,想象环境的恶劣,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还要把握人物形象,最后融入环境把故事讲具体、将生动。多媒体资源的插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总结全文1.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无稽之谈”什么意思?2. 学习第六自然段。齐读,“安然无恙”是么意思? 3

9、.富兰克林的实验不仅回击了那些嘲笑他的人,更造福了我们全人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他的名字富兰克林。4.同学们,今天我们着重练习复述实验过程,课后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三个方法理清顺序、抓关键词、融入环境,尝试复述整篇课文。四、课后作业1.说一说:复述课文。2.试一试:推荐阅读贝尔与电话,尝试复述。使用方法:用荧光笔在课文电子图片上,划出概括出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句子。使用意图:直接在屏幕上呈现课文的电子图片,让学生去找关键句,更加直观、清晰,也便于师生交流。使用方式:在切换下一页的时候,将第二个“富兰克林”改成“他还”,并呈现“简洁 明了”两词。使用意图:更加直观地使学生

10、理解“改一改”的方法,明确组织语言要简洁明了。使用方式:请一位同学走到白板前,使用红色细钢笔,用圆圈圈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再用横线划出各材料的作用。使用意图:与下面的学生同步进行圈画,便于直观呈现做批注的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使用方式:请一名同学上讲台在白板上组拼风筝,并配上文字说明。而其他同学在手中的ipad上进行操作。使用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验材料的组拼和文字说明的匹配,让这只与众不同的风筝,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用方法:运用隐藏功能,将动词变红。使用意图:将动词变红引起学生关注,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找关键词,领会关键词的重要作用。使用方

11、式:播放插入的电闪雷鸣的视频。 使用意图:用视频将学生带到1752年7月的那一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恶劣环境的感知。使用方式:运用隐藏功能,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部分语句。使用意图: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当它们同时呈现时,学生更容易看出其中的勾连,也更够体会到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和烘托写法的妙处。使用方式:点击播放插入的炸雷音频。 使用意图:不同于观看视频,这里是闭眼听炸雷声,听觉的冲击力更加震撼,心灵的冲击力也更加强烈,同时给了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和用心感知的机会。使用方法:运用隐藏功能,将“无稽之谈”“安然无恙”适时变红。使用意图:通过对关键词的关注和理解,加深对揭秘意义的认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板书设计天火之谜富兰克林 概述 理清顺序勇于探索 详述 抓关键词敢于实验 融入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