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612804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提示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点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2、的召开 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思考应用,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提示:1978年后,中国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21世纪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知识点二 从农村到城市经

3、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城市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挫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4)意义: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思考应用,1.有人说:“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造。”你如何理解?,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权和产品分配权交给农民,它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只是扩大了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2.计划经济

4、体制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之风吹向全国。试推测“松绑之风吹向全国”最早可能是在哪一年?为什么?,提示:1984年。原因: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即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1)解放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明确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5、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意义: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奇迹,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考应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提示: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2)特点:以吸

6、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影响: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相继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 设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3.浦东的开发和开

7、放,(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民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表现: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3)成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对外开放格局,(1)表现: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表现是什么?,思考应用,提示:1980年,在广东的

8、深圳、珠海、汕头成立经济特区。,2.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断深化的国内因素。,提示:(1)特点:从沿海到内地。(2)因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的召开;沿海开放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考向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史料研读,史料一 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

9、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造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

10、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2.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3.史料三中“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提示: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

11、,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示:安徽、四川。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摘自2015年山东高考T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史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提示: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

12、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

13、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史论归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

14、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命题分析,方法1 从概念内涵角度命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所以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题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方法

15、2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角度命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所以首选农村改革。其次,过去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对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从农村改革,关键是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题时需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分析。,1.(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16、,解析 B项发生在21世纪初,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所以B、D两项不合乎题干的时间要求;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故排除B、C、D三项。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原来体现“大锅饭”性质的人民公社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了改革,A项符合题意。,答案 A,2.(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