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1229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8 中国地理概况 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38中国地理概况考点规范练第76页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武夷山脉是我国()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D.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2.图示区域()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答案:1.D2.B解析:第1题,武夷山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第2题,武夷山脉两侧地形、气候差别不大,A项错;武夷山纬度比小兴安岭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更明显,生物种类要多于小兴安岭,B项正确;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

2、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项错;图示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项错。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4题。3.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A.1月0 等温线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黑河腾冲线4.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酸雨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石漠化答案:3.B4.C解析:该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藏、新疆、甘肃的山区,由此可判断为草场资源。第3题,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第4题,草场资源如果过垦、超牧易造成土地荒漠化。(2016福建厦门质检)

3、下图是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5.我国避暑型气候区主要分布在()A.水域广阔地区B.中温带和高海拔地区C.经济发达地区D.森林茂密地区6.下表为我国各类避暑型气候区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表示西南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的分别是()避暑型气候区气温/湿度/%24.347.75.01 114.722.768.29.8927.226.049.75.4929.2西北山地高原型26.534.26.1971.426.670.46.4862.7A.B.C.D.答案:5.B6.D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我国避暑型气候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地、西南青藏地区和云贵高原以及中温带的内蒙古

4、、黑龙江等地区。第6题,表格中为西南高原型,为中东部山岳型,为东北山地平原型,为环渤海低山丘陵型。(2016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下图为2012年我国四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第78题。7.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B.C.D.8.分别代表我国()A.西南区、西北区、南方区、北方区B.西北区、南方区、西南区、北方区C.西南区、北方区、西北区、南方区D.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西南区答案:7.B8.D解析:第7题,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地区各项资

5、源都较少,匹配较好;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第8题,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缺水问题严重,匹配较差,故代表北方区;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较少,经济水平高,资源匹配较好,故代表南方区;地区各项资源都较少,资源匹配较好,应是西北区;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少,耕地少,经济水平低,匹配较差;应是西南区。(2017河北定州中学段考)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海河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多年平均侵蚀总量状况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图中的甲、乙、丙、丁与所对应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甲长江B.乙海河C.丙

6、黄河D.丁珠江10.关于四条河流流域水土状况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流域地形较平坦,故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小B.乙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故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C.丙河流域降水非常丰富,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大D.丁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好,故多年平均侵蚀量小答案:9.A10.C解析:第9题,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甲为长江;黄河流域面积大,但径流量小,乙为黄河;珠江流域面积小于黄河,但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较大,丙为珠江;海河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丁为海河。第10题,甲河为长江,流域内地形起伏明显,河流多年平均侵蚀量非常大;乙河为黄河

7、,多年平均侵蚀总量大,同时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因此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大;丙河为珠江,位于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总量较大;丁河为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不好,但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因此多年平均侵蚀量小。下图示意我国六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四种农作物秸秆占本省区秸秆总量的比重。据此完成第1112题。11.图中依次表示的是()A.水稻、棉花、小麦、油菜B.棉花、油菜、水稻、小麦C.油菜、小麦、棉花、水稻D.小麦、水稻、油菜、棉花12.下列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A.秸秆燃烧能源B.秸秆沼气池能源和肥料C.秸秆原料造纸D.秸秆原料手工编织产品答案:11.C12

8、.B解析:第11题,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为水稻;河北省以小麦为主,故为小麦;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故为棉花;油菜主产区是长江流域,故为油菜。第12题,秸秆作为燃料燃烧,热能利用率较低,且产生大气污染,A项错;以秸秆为原料造纸,可能产生水污染,C项错;以秸秆为原料发展手工编织产品,是秸秆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且不会产生污染,但是废弃物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再发展,C项错;利用秸秆发展沼气,沼气池提供能源,而且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用来肥田,符合生态农业模式,B项正确。(2016四川名校联盟测试)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第1314题。13.该铁路干线可能是()A.陇海兰新

9、铁路B.京包包兰铁路C.京哈京广铁路D.宝成成昆铁路14.图中地区大量运出的农产品可能是()A.玉米、水稻B.小麦、棉花C.棉花、大豆D.水稻、柑橘答案:13.C14.A解析:第13题,由图示可知,该铁路沿线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并且由到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说明该线路应在东部季风区,故A、B两项错;该铁路干线起点处1月气温在-20 左右,应位于东北地区,故选C项。第14题,地为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玉米产区,由于该地气候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是我国优质稻米产区,故选A项。15.(2016北京东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1)图示地区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有

10、人评论“当地居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分析其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2)近年来图示地区兴起了水电开发热潮。你是否赞同该地区的水电开发计划?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2)赞同。理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该地区地广人稀,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具有防洪、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或不赞同。理由: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人口稀少,经济较落后,离市场较远;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旅游资源

11、。(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解析:第(1)题,根据“种粮食”找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坡地垦荒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的影响。第(2)题,既可支持,也可反对。支持要从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来分析,反对可从不利条件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来阐释。16.(2016广东茂名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022012年中国各省份耕地复种指数增长率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全年播种农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复种指数大,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1)指出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点。(2)试分析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

12、原因。(3)通过增加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来提高粮食产量,其效益比开垦荒地好。试分析原因。答案:(1)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时间变化);复种指数增长地区不均衡,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2)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和工业化占用耕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受地形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低。(3)增加复种指数能充分利用水、热、肥条件;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可垦荒地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远离市场;荒地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地区增长不均衡。第(2)题,一方面,人口密度大和复杂的地形限制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影响复种指数;另一方面,建筑等用地占用耕地,部分农民转向二、三产业,使耕地的荒废等原因导致耕种面积减少,最终导致复种指数降低。第(3)题,可以增加复种指数的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增加复种指数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投资小,效果显著;同时,我国的荒地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差的边远地区,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且会引发生态问题。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