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1102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版大禹治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破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禹”字在写的时候注意笔顺,中间的口要写的扁一些。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治是什么意思?对“治”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读完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你们很会提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吧!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的预习方法。A、读通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B、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C、查字典解决自己不会读字、不理解的词意。D、思考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能解决的自己解决。2、

2、孩子们你们的预习工作做的怎么样呢?我把字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认识并理解他们吗?孩子们你们读的正确流利,对于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很到位,特别是邓旭颖同学把词语欣欣向荣的意思还标注在书上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会学习、认真学习的同学。3、看来词语难不倒大家,老师要加深难度了哦!孩子们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概括短意。你概括的很全面如果语言再精炼些就好了,你概括的言简意赅,真棒!把我们概括的段意合在一起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出示课件) 三、学习课文1、课文都讲了哪两个人来治水呢?(板书:鲧、禹)他们要治理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坐上

3、时光机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从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一段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景,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洪水很凶猛?肆虐的洪水淹没了村庄,人们颠沛流离;冲毁了庄稼,农民们将颗粒无收,四处逃荒。这该是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带着洪水的凶猛,带着对人们的同情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从你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的波涛,你读的很有感情,最后一句话你的声音很低,你读出了百姓们的痛苦不堪!2、面对这样的危难,谁来解救天下苍生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并思考:鲧用什么办法治水?鲧成功了吗?3、孩子们鲧看到百姓们疾

4、苦的生活,他的心情如何?(着急),孩子们你们在教室里面找不到作业本时,在家里找不到心爱的玩具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试着读读,我听出了鲧此刻内心的焦急,你读的很形象,我知道了鲧此刻心急如焚,你读的很有感情,我听出了鲧恨不得立马把洪水制服的心情。鲧治水的办法是什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用息壤去堵洪水。(板书:堵)什么是息壤,他从天上偷来的息壤有什么特点?是的这种能土自生自长。从老师标出的这些蓝色的字体中你体会到了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你回答的很正确,鲧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非常着急,偷来了能够自生自长的息壤来治理洪水,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人。鲧一心治水,想救老百姓于水

5、火之中的愿望实现了吗?天帝听闻大怒,命人把他处死。临死前他还不忘叮嘱儿子要制服洪水,让我们带着鲧的着急和鲧的期盼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5、此时的禹,含泪埋葬了父亲,再看看因为洪水而四处逃难的百姓,禹的内心无比悲痛。他遵从了父亲的遗愿,开始动手治理水患。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大禹治水的办法,同学们找的很准确。6、禹总结了父亲的经验和教训,他采用的治水的办法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全面,他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水引到了大海里,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禹治水的办法?是的,禹采用水疏水的办法,将水引入了大海。(板书:疏

6、)7、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课文是怎样描述的,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他吃了很多苦的?(常常 蒙蒙亮 又 常年 烂)孩子们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的体会很到位,禹为了治水吃尽了苦头,其实在这么大的工程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8、孩子们这就是禹,一个为了治理水患,克服种种困难,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你体会到了禹什么样的精神?是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四、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1、在大禹治水的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张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大家听得很投入

7、,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我们课文的第四段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完成填空吧!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填的都是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的,禹治水用了很长时间,牺牲了很多。古人结婚年龄一般都是十多岁,大禹30多岁才结婚,为了治水他连自己的家人也顾不上,这是种什么精神?孩子你的词汇量真丰富,这就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2、十年啊,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不是)是他没机会回家吗?(曾经三次)为什么一次也不进去看一看,他心里想什么?拿出你的笔在第四自然段的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3、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看,他下定的是什么决

8、心?(不治好洪水,就绝不回家门)这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啊,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4、关于大禹治水有很多的相关故事,我们三门峡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四、学习最后一段1、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辛辛苦苦干了十年,洪水终于退去,大地一片生机,草木旺盛,庄稼茁壮成长,人们再也不用四处逃荒。听到洪水被制服呢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带着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2、老百姓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他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是的人们非常感谢大禹,并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大字,以表示对他的敬仰和爱戴,让我们用赞

9、美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一段。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深情地呼唤一下他的名字。3、大禹为什么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为了纪念大禹各地塑造了他的雕像,以供后人敬仰。教学反思: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

10、,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

11、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

12、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编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到了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另外,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

13、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是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学生说的时候存在困难,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情,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教案精彩,所以导致了失败。 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体现学生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