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0992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 人民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标提示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点一新兴力量的崛起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1967欧洲共同体高科技政治大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两极格局考点二1991阿拉木图宣言欧洲联盟巧学妙用1.图示解史欧共体的形成2.辨析比较欧共体与欧盟(1)“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2、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不要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欧盟成立于1993年,是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经济、政治合作组织。3.易错提醒不结盟运动与“不结盟”(1)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2)“不结盟”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4.图示解史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5.漫画说史危险的“冷战”思维6.图说历史“一超多强”考法1认识欧洲一体化的特点【考题1】 (2016福建福州高三期中)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研究的

3、主题最有可能是()第3章欧洲的复兴第4章难以安定第5章冷战结束第22章旧欧洲新欧洲第23章欧洲的多样性第24章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欧洲A.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B.二战后欧洲的历史变迁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D.多极化趋势中的欧共体答案B 本题属于目录探究类试题,解答该类试题,首先明确材料中心意思,确定情景所涉及的知识点,材料“欧洲复兴”“旧欧洲新欧洲”反映的是欧洲的发展,其次,结合所学及所给材料确定探究的主题为欧洲的历史变迁。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1)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3)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4)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

4、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考法2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影响【考题2】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运动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C.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D.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答案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美、苏两国的态度。美国认为不结盟运动是“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而苏联则认为其“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从中不难发现,美、苏两国都对不结盟运动采取了同样的敌视态度,这恰恰说明不结盟运动已成为20世纪60年代制约美苏主宰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5、。 多元史观解读不结盟运动(1)现代化史观:使世界政治、经济朝着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发展。(2)文明史观:促进了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加速了由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3)全球史观: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壮大了世界和平及民主力量。考法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史料一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

6、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史料一所揭示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内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据史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

7、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提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史料的主旨和信息。史料一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对重大国际问题拥有了表决权;史料二揭示了美国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原因,解读史料注意根据省略号分层,从不同角度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

8、面,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考法4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律史料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展进程摘编自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

9、求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史料图示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中一组或多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图中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提示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世界

10、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图中各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首先,陈述观点。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概括观点。纵向即一组图片间的关系,横向即两组或三组图片间的关系。如:随着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近代世界政治格局也随发展变化。其次,展开论证。可以三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证。如:英法美德等国实力对比变化,引发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战;二战后美苏成为两大超级大国,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最后,要对所阐述的观点进行简要总

11、结。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及规律(1)演变历程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兴起。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2)规律性认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

12、政治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因而,变化是必然存在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1.(2016课标全国,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

13、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欧洲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冷战局面的形成,美苏双方皆有责任,不是单方面因素,排除D项。答案A2.(2013课标全国,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解析西欧六国

14、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争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原因;B、C两项提供了联合的可能性。答案A3.(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

15、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故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这些与题干中“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不符,故A、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C4.(2012广东文综,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法国抵制马歇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