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58511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教学重点:1、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2、 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教学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教法学法:1、比较法 2拓展延伸法 教学课时:2课时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庄子的故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不但不哭,不伤心,反而敲着盆子唱歌。惠子责问他,你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年老死去,你为何没有一点儿情义?庄子辩解说:“她刚死时

3、,我何尝不悲伤,但转念一想,她本无生命,亦无形体,甚至连呼吸之气都没有。后来,从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又成形,形变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这个过程,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妻虽死,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 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

4、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二、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在道学和文史上对 后世颇有影响。鲁迅曾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

5、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三、学习 北冥有鱼(一)、整体感知1读课文,基础积累。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1)给加点字注音。北冥( mn )鲲鹏( kn ) 抟( tun ) 迁徙( x ) 齐谐( xi ) 正色邪( y )(2)借助课文和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水运动 )齐谐者,

6、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湛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罢了 )(3)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4)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词作形容词,天然的 )2翻译重点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水运动就将

7、迁往南海。(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二)、精读研讨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

8、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北冥有鱼一文的寓意是什么?文章借

9、鲲鹏的寓言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推己及彼,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布置作业 1、收集庄子有关故事。2、预习第二则第二课时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听课文朗读(二)、自读课文故事。1、借助课下注释直译课文。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

10、了他怎样的心境? 1、于:在。梁:桥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是:这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安:怎么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固:本来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循:从说起 本:最初的话题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安:哪里 云者:如此如此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之:它,指代鱼之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三)、文章的美点

11、轻松闲适,趣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四)、合作探究 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三)从逻辑

12、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五、拓展阅读徐无鬼(节选)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运斤成风(3)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宋元君闻之(5)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

13、,是位泥水匠人。垩():白灰。漫:涂。(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 ):砍。(3)斤:斧。(4)失容:失色。(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6)质,质对,对象。拓展阅读阅读下文,请直译: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 慢:通“墁”,涂抹。 匠石:工匠名。 斫:削,清除。 运:挥动。斤:斧头听:任凭。 宋

14、元君:宋国国君。质:对象。夫子:指惠子。(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总结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关于庄子: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时显学,多有诋訾,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精神。 庄周,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