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57014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光学 全息实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全息光学实验全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图的基本性质、观察并总结全息照相的特点。 实验原理 普通照相是把从物体表面上各点发出的光(反射光或 散射光)的强弱变化经照相物镜成像,并记录在感光底片 上,这只记录了物光波的光强(振幅)信息,而失去了描 述光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位相信息,于是在照相底片 上能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全息照相则不仅可以 把物光波的强度分布信息记录在感光底片上,而且可以把 物波光的位相分布信息记录下来,即把物体的全部光学信 息完全地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一定方法重现原始物光波既 再现三维物体的原像。这

2、就是全息照相的基本原则,由三维物 体所构成的全息图能够再现三维物体的原像。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干性好的参考光束 R 和 物光束 O 的干涉和衍射,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冻 结”在感光底片上,即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底 片上所记录的干涉图样的微观细节与发自物体上各点的光 束对应,不同的物光束(物体)将产生不同的干涉图样。 因此全息图上只有密密麻麻的干涉条纹,相当于一块复杂 的光栅,当用与记录时的参考光完全相同的光以同样的角 度照射全息图时,就能在这“光栅”的衍射光波中得到原来的物光波,被“冻结”在全息 片的物光波就能 “复活” , 通过全息图片就能看见一个逼真的虚像在原来放置物

3、体的地方 (尽 管原物体已不存在) ,这就是全息图的物光波前再现。 全息照相分两步, 第一步是波前记录。 设x-y平面为全息干板记录平面, 底片上一点 (x, y)处物光束 O 和参考光束 R 的复振幅分布分别为 Oo(x, y)和 Ro(x, y): ),(exp),(),( ),(exp),(),( yxjyxRyxR yxjyxOyxO Ro Oo = = (1) 由于它们系相干光束,所以物光和参考光在底片上相干迭加后的光强分布为: ),(),(),(),( ),(),( ),(),(),( 22 2 yxRyxOyxRyxO yxRyxO yxRyxOyxI + += += (2) F

4、ig. 1 全息图记录 2 若全息干板的曝光和冲洗都控制在振幅透过率t随曝光量 EE=(光强)(曝光时间) 变化曲线的线性部分,则全息干板的透射系数t(x,y)与光强I(x,y)呈线性关系,即 t(x,y)=to+I(x,y)(3) 其中 to为底片的灰雾度,为比例常数,对于负片0,这就是全息图的记录过程。 第二步波前再现。若用光波 P 照明全息图,在全息图(x, y)点处该光波的复振幅为 Po(x, y),于是该光波用下式表示: ),(exp),(),(yxjyxPyxP co =(4) 则透过全息图的光波在x-y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 ),(),(),( ),(),(),( ),(),()

5、,(),( ),(),(),(),(),(),( 22 yxRyxOyxP yxRyxOyxP yxRyxOyxPyxPt yxIyxPyxPtyxtyxPyxD o o + + += += (5) 这式中第一、二项代表的是强度衰减了的照明光 P 的直接 透射光,亦称零级衍射光。第三项中,当取照明光和参考光相同时,即P(x, y)=R(x, y),则 再现光波为: ),(exp),( 2 3 yxjROyxD ooo =(6) RO2(x, y)=实常数。因此这一项正比于 O (x, y),即除振幅大小改变外,具有原始物光波的一 切特性,波前发射形成物体(在原来位置上)的虚像,如用眼睛接收到这

6、样的光波,就会 看到原来的“物”原始像。当照明光与参考光的共轭相同时,即P (x, y)=R*(x, y),第 四项有与原始物共轭的位相, ),(exp),( 2 4 yxjROyxD ooo =(7) 这意味着这一项代表一个实像,它不在原来的方向上而是有偏移,称之为“共轭实像” 。通 常把原始像的衍射光波称为+1 级衍射波, 把形成其共轭像的光波称为-1 级衍射波 (如图 2,3 所示) 。 全息照相的基本条件是:一、参考光束和物光束必须 是相干光(因此需用激光来作为照相光源, 且一般使物光程 与参考光程相当)。二、记录介质(底片的感光乳胶)要有 足够的分辨率和对所使用的激光波长有足够的感光

7、灵敏 度。记录介质的分辨率通常以每毫米能分辨明暗相间的条 纹数来表示。如果全息底片对于物光和参考光的照射方向 是对称放置,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为: 2 sin2 =d (8) 式中为物光和参考光之间的夹角,可见夹角越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小,条纹越密, 这就要求底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全息记录介质的分辨率1000cy/mm)。三、光学系统 Fig. 2 全息图虚像的观察 Fig. 3 全息图实像的观察 3 必须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由于全息底片上记录的是精细的干涉条纹,在记录过程中若受 到某种干扰(如地面的震动,光学零件支架的自振和变形,以及空气的紊流等)则将引起 干涉条纹的混乱和迭加,导致衍射

8、像亮度下降,甚至完全看不到像。因此,在曝光时间内 干涉条纹的移动不得超过条纹间距的 1/4,需要把整个拍摄系统安装在有效的防震台上。另 外,在全息底片的光谱灵敏范围内应设法增加激光的输出功率,以便缩短曝光时间,以减 少外界因素的影响。 全息照相的基本方法是把从激光器发出单束相干光分为两束,一束照明物体,另一束 作为参考光束,并将光束进行扩展到具有一定的截面。参考光束一般为未受调制的球面波 或平面波,参考光束的取向应使它能与物体反射(或散射)的物光束相交,在两束光重迭 的区域内形成由干涉图样构成的光强分布,当感光介质放在重迭区域内,就会由于曝光产 生光化学变化,经适当的处理后把这些变化转变为介质

9、的光透射率的变化,即成了全息图。 实验装置 1、实验光路 我们采用的是记录离轴的 Fresnel 全息图光路,这时记录介质位于物光波的 Fresnel 衍 射区。注意到拍好全息图的基本条件,要使物光程近似等于参考光程,所拍摄的物体应有 均匀的激光照明,且有较高的漫反射率,在全息干板处物光强与参考光强之比可控制在 1: : : :31: : : :5。拍摄全息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几何排列,这影响到全息图 的空间分辨率。 因此, 入射到记录底片上的两束光之间的夹角应取在 20 50之间如图 (4) 所示。 2、光路元件 (1)LaserHN-T3氦氖激光器; (2)ShShutt

10、er 光快门 ; (3)BSBeamsplitter 光束分束器 (4)M1,M2,M3Mirrors 反射镜组; (5)BE1,BE2Beamexpanders 光束扩 束器组; (6)OObject 物体; (7)HHologram 全息干板。 附有防振平台、三维可调镜座、卷尺、 冲洗系统、底片架。 实验步骤 1、布置好光路参考图(4),使得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夹角在 45 左右,光强比在 1: : : :4 或 1: : : :5,光程相等,并注意抑制物体的镜面反射,以提高拍摄全息图质量。 2、将全息干板放置在底片架上,乳胶面应朝向被拍摄物体,待整个系统稳定(即在所 有元件就绪后,一般需要

11、 35 分钟的“静台” )后再进行曝光,曝光时间由物光的强弱而定。 Fig. 4Fresnel 全息图拍摄实验光路 4 3、 全息干板按常规感光底片显影定影冲洗处理, 为了增加衍射效率, 提高再现像亮度, 通常把定影后的全息图进行漂白处理,使之变成为位相全息图。 4、全息图的重现。将拍摄好的全息图放回原先的底片架上,遮住物光和被摄物体,用 参考光束照明全息图(其乳胶面仍须朝向原物体) ,通过全息图就可看到一个虚像,像即呈 现在原物所在的位置上,就如通过一扇窗来观察外面的物体,不论从窗(全息图)的那个 角落往外看都能看到整个物体,随着观察位置的改变,再现像的透视面也随着变化,景物 上远近物体的视

12、差是明显的如图(2)所示。由于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含有原物体所有的 信息,所以当用激光束照明全息图的不同部分(或破碎全息图的任一小部分)都仍然可以 看到完整的再现像。不过,全息图的每一部分将再现出物体的稍微不同的透视图,随着所 用全息图面积的减少,像的分辨率就下降,因为分辨本领与成像系统的孔径大小有关。前 后移动全息图(即选用不同曲率半径的球面波照明)可观察到虚像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 将全息图面反转 180 (绕垂直轴)并将照明光变成与参考光共轭的会聚球面光波的同频率 激光,则在原来的物体的方位上得到物体的实像如图(3)所示。由于光是向着实像会聚, 所以可用毛玻璃来接收观察,也可直接用感光底片或光探测器检测。 报告要求 1、画出您在实验中所设计并用于实际拍摄的光路(按比例画)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简述全息照相的特点,比较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同异点。 3、您认为全息照相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您做本实验时使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假如用物光束照明全息图,则您将通过全息图观察到什么? 5、观察并讨论用扩束的激光照明全息图,如光束扩束的大小(特别是不加扩束) ,照 明方位改变时,对再现像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