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古希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567655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修辞学-古希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修辞学:古希腊 内容提要 1. 古希腊修辞学: 起源 2. 古希腊早期修辞实践及修辞理论 3. 诡辩派 4. 柏拉图 5. 亚里士多德,1. 古希腊修辞学: 起源 “修辞作为一种人类实践, 作为对语言的技巧性应用和对语言应用效果的追求, 是和语言同步发展起来的。” (Liu 2008:19) 修辞学的起源: “人类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自然而然地一直从事着的修辞实践加以审视, 从中抽象出种种概念、范畴和原理, 并以这些概念等等为核心开始在意识层次上对这一实践进行思考、探索、总结和表述的呢?” (ibid:19) 1) 乔治A.肯尼迪等的“标准故事”: “修辞作为一种 艺术于公元前5世纪中

2、叶诞生于地中海的西西里岛。 公元前467年, 锡拉丘兹城 (Syracuse)爆发革命, 推翻了寡头政治,以雅典为样板确立起 “民主”制度 = 财产所有权的大规模变动并引发官司风暴 + 公民议事会议。 改进口才、增强演说论辩能力成为现实需要。 考拉克斯 (Corax), 提希厄斯 (Tisias)等的 “修辞手册”: 庭辩演说的基本结构 + “大抵如是”或 “理当如此”的或然逻辑(probability),存在的问题: 不合情理或不能自圆其说 关于西方修辞起源的“标准故事”虽然看似得到众多权威文献资料的撑持,却存在不少明显不合情理或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 胥亚帕对“标准故事”提出的严肃挑战:一向

3、流行的关于修辞起源的说法虽然广为修辞学届所接受,并早已成为西方修辞传统自我表达的一块基石,基本上却是通过将不甚可靠的传闻和托古喻今的评论之类的材料当作正儿八经的“史实”而构筑出来的,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叙事”。例如,“标准”故事讲述了“技术修辞”、“哲辩修辞”和“哲理修辞”如何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之后的短时间内先后兴起,促成了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修辞学科的诞生。然而,这“三大源流”在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过本身就还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又如,考拉克斯和提希厄斯的论辩:过于玲珑精巧, 人工编造的斧凿痕迹明显,2) 胥亚帕对 “标准故事”的挑战 柏拉图费德鲁斯篇对提希厄斯的一个错误观点的批判, 该观点即

4、: “理当如此”的信念比事实真相更有用。(=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约公元前436前338) 现存古希腊文献缺少考拉克斯和提希厄斯的作品 结论: 一向流行的关于修辞起源的说法虽然广为修辞学届所接受,并早已成为西方修辞传统自我表达的一块基石,基本上却是通过将不甚可靠的传闻和托古喻今的评论之类的材料当作正儿八经的“史实”而构筑出来的,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叙事”。 3) “东方起源”说:将古希腊周边各非西方文化看作是西方思想和学术的一个主要源头,将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和这些邻近民族的高度接触互动确定为导致西方修辞学从无到有、横空出世的一个关键因素,倒可能是更加令人信服的历史主义观点。

5、(Liu 2008:26,40),2. 古希腊早期修辞实践及修辞理论 古希腊议政、法庭和宣德三种演说 考拉克斯和提希厄斯的修辞理论 1) 考拉克斯: 修辞学的创立, 定义: “劝说的艺术” 2) 明确了法庭等正式演讲词的组成部分: 概括说明 (proemium or introduction), 陈述背景 (diegesis or narrative), 提供人证 (witness)、物证 (evidence) 和事件发生的或然性 (eikos or probability), 双方辩驳 (refutation) 以及最后总结陈词 (conclusion)。 3) “或然性”学说: 论辩是建立

6、在(通过合理推断所产生的)或然性基础之上的, 一对命题中两者必定有其一的真实性更大。,考拉克斯和提希厄斯所提出的或然性论辩说以及对法庭演讲词结构的阐述为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且对正式演讲文体进行过开创性的解析研究, 为之后系统的演说理论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3. 诡辩派 古希腊修辞学家三大派: 智者派、柏拉图派、亚里士多德派。 1) 智者派: sophists, 即后来的诡辩派(分为三类: 专职为政治演讲、议会辩论、集会演说、宗教演讲和法庭演讲撰写演讲稿的人; 开办学校专门教授公众演说与劝说技能的教师; 四处游走收取费用为别人打官司或对各种社会话题进行评论演讲的职业演说家)。 教

7、育活动: 诡辩派的修辞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政治活动和法庭辩论等公众活动所需要的人才, 他们的教育适应了当时整个希腊社会对培养思辨能力和出色口才的普遍要求, 修辞论辩教学实践在其整个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诡辩派的特征: 传授或宣称传授美德, 塑造卓越品格; 强调我们现在称之为修辞的内容; 收取价格不菲的费用; 教授争论术 (eristic); 经常参与宣德演讲; 多才多艺。 诡辩派的历史贡献: 诡辩派曾试图为古希腊当时的社会政治确立新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等, 他们的努力促进了哲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诡辩派的修辞实践活动对古希腊社会的发展及其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

8、影响, 对西方修辞学乃至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诡辩派的局限性: 诡辩派过于依赖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而曲解了劝说话语艺术, 过于强调情感诉诸、华丽的文体风格、外貌仪表而忽视了劝说的主体逻辑推理的过程; 没有真正将修辞看做是一门有其特定运作规则的系统; 没有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进行, 而仅仅是为了追求论辩的成功, 甚至采取令人费解的逻辑和无关的论据强词夺理。(亚里士多德),诡辩派的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梯丰、吕西亚斯、伊索克拉底。 普罗塔哥拉 哲学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 “万物都有两个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9、 在古希腊先哲中, 他第一个对动词的时态加以区分; 第一个将言说按照其功能分为 “请求、问询、回应和命令”四大类 (另一说分为 “叙述、问询、回应、命令、报告、请求和邀请”等七类); 第一个讲授论辩的技巧, 介绍攻击任何命题的方法, 首创通过质问对方说法进行论辩的话语模式。 著作: 辩论艺术(The Art of Debating),驳论(Contradictory Arguments) 等。,高尔吉亚 对 “修辞”的定义: “产生说服的能工巧匠” (artificer of persuasion) 修辞思想: 两个重要性 (即话语力量的重要性和文体风格的重要性)。 历史学家查尔斯塞加尔 (C

10、harles Segal): 高尔吉亚的成就在于他对修辞技巧和论辩模式的明晰, 并强调运用辞格增强话语在激起受众情感中的说服力量。 其哲学思想包含了本体论 (ontology)、认识论 (epistemology), 蕴涵着伦理观和审美观。 代表作: 海伦颂(The Encomium of Helen),帕拉墨得斯的辩护(The Defense of Palamedes)。,安梯丰 “雅典演说之父” 安梯丰三个阶段的论著都围绕着法律与正义以及真理和语言的本质而展开。 写作风格: 一反当时多数诡辩家简洁朴实的论理之风, 他频繁运用华丽的词汇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和加重感情, 有时词语晦

11、涩怪异。 认为人的经验是先于语言而客观存在的事物, 并可以用言语表达。人无法表达一切未曾亲身体会的经验。但由于语言相对于经验的独立性, 言语既可以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 也可以歪曲地描述。只有当言语表达和经验相一致时, 话语才开始具有说服力。,吕西亚斯 两大贡献: 其一是他创立的简洁明快的散文风格, 这种风格成为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散文的楷模; 其二是在演说中注重展现演讲者的品格与德行。 认为演讲者本人的人格是劝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尤其在当时法庭辩论大多建立在或然性基础之上, 人格的感召力便在劝说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撰写演讲词时只有将演讲者的感情、态度、性格及语言特色等融入其中, 才能增加真

12、实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伊索克拉底 非常注重华丽和流畅, 并力图使散文具有美感。 最先采用圆周句, 或是由短句重复构成的对称句, 或是由动词短语并列构成的等长句, 加之同义词与和音在对偶和排比中运用, 音律的节奏感强化渲染了演说的逻辑性。 认为修辞是 “劝说的艺术”, 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言语使得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与动物, 并使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认为好的演说必须具备三种品质: 所说的话与所处的场合相适配, 文体风格恰如其分,表达独具匠心。 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是一种以社会道德感和天赋为基础, 以训练演说为手段, 以培养人类心智为终极目标的艺术。,4. 柏拉图 正派的修辞和邪

13、恶的修辞 理论贡献: 一是他对那个时代诡辩派修辞实践的尖锐批评; 二是他在费德鲁斯篇中为修辞学所定下的基调。 柏拉图为修辞学的历史发展增添了新的主题, 他将修辞融入真理、权力以及社会建构中,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西方修辞学的内涵。 修辞批评,5. 亚里士多德 认为知识是多元的: 理论知识, 实用知识, 生产知识等类型, 既有通过思考和理解获得的 “总体 (或一般)知识”, 也有通过经验获得的 “特殊知识”, 还有介于这两者之间的 “或然知识”。反对将知识看成是对事物本质也就是所谓 “理念”的把握。 言说艺术: 一般言说艺术, 特殊言说艺术。特殊言说艺术体现于各专门学科或领域的内部交流与讨论, 一

14、般言说艺术则可以在细分为辩证 (dialectic) 和修辞两小类。作为一般性言说艺术, 这两个类别都可以就任何问题发表评论或提出论证, 不像专门领域的艺术那样, 只讨论跟本领域相关的特殊话题。辩证和修辞所遵循的结构和组织原则也和专门领域话语不同。它们所援引的理由或依据一般具有或然性或者说不具有完全的确定性。它们都可以被用于论证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结论, 而不是像真正的确证 (demonstration)那样, 设定并且证明某个唯一正确的结论。,辩证和修辞的区别: 辩证可用于讨论任何一般性话题, 修辞只限于讨论跟公共事物相关的一般性话题; 辩证在方法上侧重提问式互动, 修辞没有这一限制; 通过辩证过程取得的往往是超越具体语境的一般性结论, 而通过修辞过程得出的则通常都是关于具体事物的结论。 鉴于辩证和修辞之间存在这些共性和差别, 亚里士多德将后者称为前者的 “对应”艺术 (antistropho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