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056039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复习资料见题后)(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见题后)一 单项选择题(共290题)1、( A )是以技能为基础来支付的一种薪酬系统。 A.技能工资 B.绩效工资 C.工龄工资 D.岗位工资 2、如同一面镜子,让员工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怎么样,在同事和领导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过程是( D ) A.绩效改进 B.绩效监控 C.绩效计划 D.绩效反馈 3、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B )的统一。 A.人员聘用 B.岗位聘用 C.职员制度 D.离职制度 4、近年来,( A )尤其受到年轻一代和高学历员工的重视。 A.参与管理 B.目标管理 C.过程管理 D.组织管理 5、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

2、满( B )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行政部门处罚。 A.14 B.16 C.18 D.20 6、根据家庭生产理论,家里人自己花费大量时间生产一顿可口的饭菜属于( C )。 A.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B.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C.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D.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7、在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的法律程序中,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B )。 A.民法通则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C.刑法 D.行政诉讼法 8、克服晕轮效应的方法是( D )。 A.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评价者的自信心或举行角色互换培训 B.将更多类型的考核主体纳入考核,化解主管评价结果对员工绩效的完全决定作用 C.在评价

3、时应当注意从员工的工作行为出发,而不是员工的个人特征 D.在评价中从不同的侧面评价员工的业绩 9我国规定重大死亡事故,即一次事故死亡( A)以上的事故。 A3人以上(含3人) B5人以上(含5人) C10人以上(含10人) D15人以上(含15人)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 B )。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严的需要归属和爱(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社交)的需要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严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严的需要归属和爱(社交)的需要 11、关于培训开发政

4、策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D )。 A培训开发政策一般包括责任分工 B组织的培训开发政策受招募政策的影响 C每个组织的培训开发政策都是独一无二的 D好的培训开发政策应该是稳定的 12、员工流失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 C )。 A对公司士气的打击 B隐含的成本 C招聘、筛选、培训新员工的费用 D客户的流失 13、执行纪律处分时应该( D )。 A先宽松,后严厉 B从一开始,就非常严厉,到后来可以适当放松 C考虑人力资源经理本人的情绪 D保持一致性,不要时紧时松 14、有目的活动,是人类劳动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劳动的目的性,说明人力资源具有( C )A.再生性 B.增值性 C.能动性 D.时效

5、性15、某企业产品滞销,经营状况欠佳,便将本企业产品折算成工资发给员工,这种做法违反了人员报酬中的( D )A.成本补偿原则 B.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C.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 D.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相符合原则16、员工的职务晋升、降级、转岗和工作轮换流动属于( C )A.组织间流动 B.改变隶属关系的流动C.组织内流动 D.自由流动17、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基础是 ( D )A、人天生的懒惰的,必须采用暴力强迫其劳动B、人从事劳动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所以只能靠物质手段对其进行激励C、人生活在社会上,主要的需求是要获得友谊和组织的接纳D、人有社会责任感,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个人

6、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18、各国考核制度的名称虽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C )A、把业务能力作为考核的最重要内容 B、把思想品德作为考核的最重要内容C、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最重要内容 D、把工作态度作为考核的最重要内容19、找出企业中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分析由于这一因素的变动而导致企业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规律,由此预测出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这种预测方法称为(C)A经验预测法 B德尔菲法 C趋势分析法 D马尔可夫分析法20、具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B)A胆汁质 B多血质

7、C粘液质 D抑郁质21、在其他条件不变而工资率下降时,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者( B)。 A享受闲暇的代价更高了 B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C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加大 D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 22、问卷调查表法存在的缺憾是( C )。 A问卷内容过于简单 B问卷设计不够客观 C员工由于缺乏表达能力或故意夸大其任务重要性,而使信息失真 D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不够大 23、相对于从竞争对手或其他公司招聘,企业选择学院与大学作为招聘来源的优势是 ( C )。 A企业不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大量的上岗前的培训工作,降低培训支出 B毕业生通常具有很好的社会经验 C对于强调培养独特组织文化的企业而言,毕业生较容易被塑造和培养

8、 D毕业生通常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24、绩效管理的着眼点在于(C )。 A人员的招聘 B员工的培训 C个人业绩的提高和发展 D员工的晋升 14、下列步骤可保证职工个人薪酬公平性的是( B )。 A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 B薪资分级和定薪 C市场工资调查 D工作评价25、根据员工实际绩效与绩效标准相比较的结果来决定员工奖金是个人奖励计划中的 ( D )形式。 A管理激励计划 B行为鼓励计划 C推荐计划 D计件制 26、一般来说,为了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应该首先提升的员工是(B )。 A组织忠诚度高的员工 B工作能力强的员工C学历高的员工 D业绩好的员工 27、管理学中的“彼德原理”是指(C )。

9、 A员工必须得到提升,才有工作积极性 B高级职位上的员工往往积极性比较高 C员工将晋升到其工作上无法胜任的职位 D员工一般缺乏其担任的职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28、家庭生产理论认为,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使用较少的半成品或利用较少辅助设备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C)。A劳动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时间密集型 D商品密集型 29、基尼系数是衡量个人或者家庭之间( C )的一种国际通用指标。 A利率差异程度 B工资差异程度 C收入不平等程度 D地位不平等程度 30、最低工资立法通过缩小其他低工资工人以及技术工人与监督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压缩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是最低工资立法的( C)。 A扩大

10、效应 B收入效应 C压缩效应 D替代效应 31、( B )是指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或义务而产生的纠纷。 A.劳动合同 B.劳动争议 C.劳动保障 D.劳动诉讼 32、 下列哪一观点不属于科学管理四原则( A )A.将人看作”人力资本”,认为这种资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是能够增殖的资本B.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C.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应该进行亲密的经久合作D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33、 工作评价以(A )为基础。A工作分析 B薪酬调查 C岗位设计 D岗位规范34、在下图中,构成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核心、骨干部分是(C )35、劳动者用人单位

11、的权利与义务是通过(B )确定的。 A劳务协议 B劳动合同 C聘用合同 D上岗证书 36、对技术等级考核合格的劳动者,发给相应的(D )。 A毕业证 B结业证 C技师证 D职业资格证37、作为发言人,管理者要向外部提供信息,这时领导者扮演的角色是(B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D联系人角色 3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 A对于具体的个体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要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个层次需要的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39、当晋升机会

12、有限时,组织可以采取的弥补措施有(B )。 A多发奖金 B双重职业生涯道路 C轮流提拔 D精神鼓励 40、对个人劳动力供给而言,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会导致劳动者( B )。 A减少劳动收入 B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C少享受闲暇 D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20、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B )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41、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使其改变行为方向,这种激励是 ( D )A.内激励 B.外激励 C.正激励 D.负激励42、目标一致理论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人员就不会流动。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C ) A.美国心理学家库克 B.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C.日本学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